-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药新药临床设计中需关注的问题2004.09by张磊
中药新药临床设计中需关注的问题 主讲人:张磊 讲习组成员:许青峰 裴小静 程龙 药品审评中心 2004.9 主要内容 前言 关注一、中医理论的指导作用 关注二、不同分类与临床设计 关注三、复方制剂临床设计 关注四、不同试验目的的临床设计 关注五、关注临床试验的安全 关注六、主要疗效指标应有中医特色 关注七、中药注射剂临床设计 关注八、其他 结语 前 言 中药新药研究的基本过程 前 言 前 言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应符合临床研究的一般原则 中药新药有其特点,决定了临床设计上有特别需要关注的地方 前 言 中药新药为什么会有特点? 1、有中医理论的指导 2、物质基础不明确 关注一、中医理论的指导作用 能提供什么? 关注一、中医理论的指导作用 因此,中医理论指导下开发的新药: 其非临床研究和早期的临床研究部分地被中医理论所代替; 其效应特点、评价标准均应体现中医理论特色 关注一、中医理论的指导作用 与中成药开发的不适应 关注一、中医理论的指导作用 因此,虽然有中医理论指导: 仍需要必要的临床前研究,尤其是安全性评估; 仍需要临床研究以验证其疗效,尤其是以现代医学疾病为研究对象者; 仍需要足够样本量,以观察群体、长期用药的安全性。 关注一、中医理论的指导作用 哪些属于中医理论指导的新药? 关注二、不同分类与临床设计 关注二、不同分类与临床设计 中药按注册分类分为11类,新药按物质基础不同分为中药复方制剂、有效部位制剂、有效成分制剂三大类 不同的物质基础,中医理论对其支持作用程度不同,需要通过临床研究中回答的问题也不同,因此其临床设计思路不同 关注二、不同分类与临床设计 复方制剂: 中医理论指导下组方和应用;多数原方或处方中药味有临床应用历史;用药方案已初步确定;对处方的耐受性已有一定认识;对一些现代医学疾病的认识需进一步深化 关注二、不同分类与临床设计 有效部位制剂: 多数来源于中医理论,但一般经特殊工艺提取富集了某类物质,大部分无临床应用经验;对剂量、给药方案等均较少认识;对毒性的认识已不能用其来源的传统药材来推论 关注二、不同分类与临床设计 有效成分制剂: 经特殊工艺提取富集了某种单体成分,纯度高于90%。不能用中医理论指导用药,无临床用药经验;对用法用量、耐受性无认识;从研究的目的看,在于增强作用强度,集中作用靶点,因此,有必要明确该物质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 关注二、不同分类与临床设计 临床研究需要回答:1、复方制剂:验证中医理论指导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2、有效部位制剂:人体耐受性;剂量研究;有效性的探索和确证;安全性3、有效成分制剂:人体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规律;耐受性;剂量研究;有效性的探索和确证;安全性;必要时进行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等 关注三、复方制剂临床设计 复方制剂特点 中医理论指导 多数来源于临床经验 成分复杂 疗效评价需体现中医特色 关注三、复方制剂临床设计 复方制剂的治疗对象 关注三、复方制剂临床设计 两种医学体系:中医、西医;体现在新药临床研究上,可以以中医病证为研究目标,也可以以西医疾病为研究目标,取决于开发者的意愿。 一个研究对象:由于研究的对象都是患病的人体。 同样的判断标准: 故通过治疗使患者feeling better 、 living longer 是其判断一个药品是否上市的标准,这一标准是相同的。 关注三、复方制剂临床设计 对中医病证为治疗对象: 1、中医病名应有确切定义。 2、诊断标准、辨证标准应经过科学论证,并得到公认。 3、疗效评价方法应经科学论证。 关注三、复方制剂临床设计 证候研究的难点: 很多标准未得到公认 大部分评分方法未经过科学验证 疗效评价方法学需进一步研究 关注三、复方制剂临床设计 目前的一般看法(来源于7月份专题会结果) 1、近年来中医证候研究取得不少的进展;计算机、系统论、量表学、数理统计等用于中医证候研究; 2、鼓励研发针对证候的新药,但必须先进行方法学的论证,专家建议先根据流行病学原理,调研并确定相关症状的权重;再运用量表学方法制定相关症状量表,并加以验证;再根据中医理论和循证医学理论设计临床研究方案,在临床研究中对量表再次验证。 3、目前尚无适合中药新药研究的公认的证候研究方法,因此,建议一般仍采用病证结合的研究方法。 关注三、复方制剂临床设计 证候与处方的一致性 例:治疗高血压病的药物,处方功能为活血化瘀。但临床研究时仅考虑阴虚阳亢为常见证候,故选高血压病属肝肾阴虚阳亢证者为研究对象。此为方证不符。 关注四、不同试验目的的设计 以西医疾病为研究目标根据试验目的可分为: 针对病因和发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上课用 高中生物3.1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ppt
- 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诊断策略-谢灿茂.ppt
- 上颈椎骨折脱位的诊断和治疗(2004-11-3修改).ppt
- 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ppt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刘凯.ppt
-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pharm44).ppt
- 专题二第2课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ppt
- 上肢骨折与关节损伤-吕海.2.ppt
- 个性化全凭静脉麻醉的实施和展望.ppt
- 中国期,货股票《高精确判断系统操作教程》.ppt
- 2025年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计算机)测试模拟题库最新.docx
- 2025年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计算机)测试模拟题库及答案1套.docx
- 2025年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计算机测试模拟题库推荐.docx
- 2025年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计算机测试模拟题库及答案1套.docx
- 2025年忻州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计算机)测试题库推荐.docx
- 2025年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计算机)测试模拟题库附答案.docx
- 2025年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计算机)测试模拟题库推荐.docx
- 《循环系统生理》课件 .ppt
- 2025年忻州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计算机测试模拟题库附答案.docx
- 2025年忻州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计算机测试题库最新.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