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落石特征及柔化防护的试验研究.docVIP

公路落石特征及柔化防护的试验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公路落石特征及柔化防护的试验研究.doc

  公路落石特征及柔化防护的试验研究 1绪论 1.1研究背景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山脉众多的国家,斜坡坡面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经常出现边坡岩块脱离母岩并快速向下运动的现象,从而构成较大的潜在的危害[14]。尤其是近些年来山区公路的修建不断增加,公路里程数加大,所经路线边坡坡状况复杂多样,落石灾害经常出现。落石灾害的规模虽然小,但其造成的危害大,全面有效的治理困难。高速公路高边坡防护越来越多,且多数为路暂边坡,开挖后岩体的整体性受到影响,岩体结构面发育,并且幵挖边坡使岩体裸落,更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引发落石,尤其在黑龙江的寒冷地区,冬季寒冷、夏季昼夜温差较大,边坡岩体在冻融循环作用下强度降低而发生灾害。落石发生的规模小,位置零散不确定,易被忽略,但它的危害使经济遭到巨大损失、人民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在美国、意大利、加拿大等山区多的国家里,落石成为边坡失稳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因素在我国,落石造成各项设施的损失以及人员伤亡也很多。1972年,在川藏公路迫龙天险段,落石的下落致公路运输车队中的11人伤亡[15]。1981年8月16日,在宝成军师庙车站处K312处,落石穿透正停留该站的旅客列车上,致1人死亡,21人受伤[4]。1999年,3月25日,在浙江支和县西塘镇西南3km处,一辆行驶的汽车被落石击中,造成18人死亡。2001年7月25日,小客车行到贵新公路55公里一带时,数十公斤的石块击穿右前挡风玻璃而碰中副驾驶员的头部致死。2007年6月10日,在重庆市万州区,从山体上滚落的石块致行驶客车砸中,致7人死亡,12人受伤。2011年9月13日,西汉高速公路犄角岭隧道上行线北口,由于持续多日降雨导致山体松动而引发落石飞落,造成桥梁出现裂缝,严重影响通行。2013年6月24日,渝昆高速K401+500m处由于连续降雨情致山体落石将超车道碰出大洞,造成交通中断;2013年,2月25日,在镇巴县境内315县道上,越野车正在行驶过程中,被突然坠落的巨石砸中,致一人死亡。落石造成的惨剧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落石的灾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雨季连续降雨造成岩体松动成为发生落石灾害的一个重要引发因素;许多偏远山路车流量小,边坡防止落石灾害措施少、难度大,也是发生落石灾害的集中地区;地震发生时,边坡岩体受到剧烈震动冲击,使软弱面松动的岩体和整体性能好的岩体都出现抗剪强度降低,结构强度减小,进而引发严重的落石灾害,地震发生机率小,但造成的后果损失大,对于这种不经常发生引发落石灾害的因素要引起重视,做好预警和防护工作。 1.2国内外概况及发展趋势 1.2.1落石运动特征的研究 为防止边坡落石的发生,研究落石的运动特征有重要作用,落石的运动形式、落石运动轨迹、运动的速度对确定防护措施的位置和选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国内学者胡厚田根据进行大量野外调查资料,落石按照初始的运动状态划分为转动式、滑移式和直落式三种,按照落石的运动形式分为直落式、直落跳跃式、跳落式、滑落式和滚落式五类。直落式落石为直立边坡上的岩块,失稳后下落形成;直落跳跃式的落石为自由坠落的岩块,与岩体碰撞后跳跃;跳落式为落石在高陆的边坡跳跃前进;滑落式落石一般发生在平整且坡度缓的边坡,以滑动的形式向下运动。杨海清、周小平[17]将落石形状近似为椭圆形,采用接触力学和运动学理论为基础,将落石下落时的运动形式分为自由落体运动、滑动和滚动、碰撞、跳跃,实际运动为其中的几种组合。叶四桥、陈洪凯[18]等人进行现场落石试验时,无论落石的形状是球形、方形、片状或其它形状,落石运动都是以滚动和弹跳为主,没有明显的滑动段。落石下落时以滚动为主时,能量损失大,以跳跃为主时,落石的运动速度和运动距离较大,并且与坡面的碰撞会使落石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在对边坡落石运动轨迹方程的推导计算时,通常将落石简化为质点,落石运动过程中一般不考虑落石质量的变化和空气阻力的影晌。对落石运动过程进行比较早的研究是前苏联的尼?米?罗依尼什维里教授,提出了计算不同类型的边坡坡面上落石滚落的运动速度公式,如单一坡度的边坡和折线形边坡等计算公式。 . 2落石运动方式及影响因素 2.1概述 落石,也称为坠石或滚石,研究其形成的条件、运动的特征是清晰、明确的研究落石定义的基础。落石的发生与边坡的稳定有密切相关,并且与崩塌、碎落等地质灾害都有很大联系,一般认为落石是小规模的崩塌。危岩是落石形成的基础,被结构面切割处于不稳定状态或欠稳定的状态,岩体中存在发育的结构面是形成落石的前提,因而落石形成的过程具有一定的渐进性,重力作用、风化作用、水、地震等作用是诱发落石形成的主要因素,危岩在与母岩彻底分离后,以滑动、滚动、坠落、跳跃等方式向下运动形成了落石,大规模的落石灾害为崩塌,单块或多块为落石,两者的差异主要是规模的大小。对于落石虽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都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