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玉米弯孢霉菌叶斑病综合防治技术.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玉米弯孢霉菌叶斑病综合防治技术

玉米弯孢霉菌叶斑病综合防治技术 摘要 玉米弯孢霉菌叶斑病又称为拟 眼斑病、黄斑病、黑霉病等,已在我 国普遍发生。它属高温高湿型病害, 发生轻重与降雨多少、时空分布、温 度高低、播种早晚、施肥水平关系密 切,生产上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 发生时期主要在玉米生长的中后期。 玉米弯孢霉菌叶斑病病株 病害防治 (1)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高抗的自交系和杂交种有 M017、苏唐白、豫 12、豫20 、502、 唐玉5 号、中单2 号、冀单22 号、中玉5 号、丹玉 13、8503、9011 ×黄早4、廊玉5 号、 唐抗5 号、沈单7、掖单18 等;中抗的自交系和杂交种有综31、获唐黄、文黄、鲁凤92 、 L105、8112、许052 、掖单51、掖单52、唐抗 1、冀单24、鲁玉 10、烟单 14、反交烟单 14、京早 10、农大60、太合1 号、沪单2、7505、1243、H21 ×8112 等。 (2)栽培防病:①轮作换茬和清除田间病残体。②适当早播。③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 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机肥。 (3)药剂防治提倡选用40 %新星乳油10000倍液或6 %乐必耕可湿性粉剂2000 倍液、50 % 退菌特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12.5 %特普唑(速保利)可湿性粉剂4000 倍液、50 %速克灵 可湿性粉剂2000 倍液、58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施药方法应掌握在玉米大喇叭 口期灌心,效果较喷雾法好,且容易操作。如采用喷雾法可掌握在病株率达10%左右喷第1 次药,隔15 ~ 20 采再喷1 ~ 2 次。 病害简介 一、发病症状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为害叶鞘、苞叶。典型症状初生褪绿小斑点,逐渐扩展为圆 形至椭圆形褪绿透明斑,中间枯白色至黄褐色,边缘暗褐色,四周有浅黄色晕圈,大小0.5 ~ 4 ×0.5 ~ 2(mm) ,大的可达7 ×3(mm) 。湿度大时,病斑正、背两面均可见灰色分生孢子梗和 分生孢子,背面居多。该病症状变异较大,在一些自交系和杂交种上,有的只生一些白色或 褐色小点。可分为抗病型、中间型、感病型3 个类型。抗病型如唐玉5 号,病斑小,1 ~ 2mm, 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中间灰白色至浅褐色,边缘无褐色环带或细,外围具狭细半透明 晕圈。中间型如E28,病斑小,1 ~ 2mm,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灰白色或淡褐色, 边缘具窄或较宽的褐色环带,外围褪绿晕圈明显。 二、病原 Curvularia lunata(Walker)Boedijn 称弯孢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态为Cochliobolus lunatus Helson et Haasis 。在PDA 平皿上菌落墨绿色丝绒状,呈放射状扩展,老熟后呈黑色, 表面平伏状。分生孢子梗褐色至深褐色,单生或簇生,较直或弯曲,大小52 ~ 116×4 ~ 5(um) 。 分生孢子花瓣状聚生在梗端。分生孢子暗褐色,弯曲或呈新月形,大小20 ~ 30 ×8 ~ 16(um), 具隔膜3 个,大多4 胞,中间2 细胞膨大,其中第3 个细胞最明显,两端细胞稍小,颜色也 浅。 三、发生特点 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7 ~ 8 月高温高湿或多雨的季节利于该病发生和流行。该病 属高温高湿型病害,发生轻重与降雨多少、时空分布、温度高低、播种早晚、施肥水平关系 密切。生产上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高感的自交系和杂交种有黄早 4、478、黄野 4、黄 85 等。中感的自交系和杂交种有掖107、E28、掖单2 号、反交掖单2、掖单4 号、掖单12、 掖单13、掖单19、掖单20、西玉3 号等。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