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高考第二轮专题复习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一基本点自然.DOC

高三地理高考第二轮专题复习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一基本点自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三地理高考第二轮专题复习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一基本点自然

高三地理高考第二轮专题复习 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一 基本点 (一)自然资源概述 1 自然资源: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取的用于生产、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含一次能源)。根据地域分类,分为宇宙资源、气候资源、陆地资源和海洋资源四种,根据属性分类,分成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即矿产资源)两大类。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2 共同特点: a数量的有限性(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数量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供给)――生产规模要适度,资源开采量不应超过环境供给量或资源的再生量,要节约、适度利用自然资源,防止资源耗竭与生态破坏,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 b潜力的无限性(科技的进步,可以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改进生产、勘探、开采及资源回收技术,开发新材料和新能源,发展循环经济,降低消耗,挖掘潜力。 c分布的规律性(可再生资源受水热条件制约,一般有地带性分布规律;矿产资源受地质作用制约,也有规律可循)――地域分布的不平衡、利用资源要因地制宜、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d地域组合的整体性――对资源的利用,必须综合利用,统筹兼顾。 3 宇宙资源:主要有空间资源、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空间属于高技术,是高投入、高效益、高风险的事业。由于空间技术具有重要的军事、经济、科学和政治意义,许多国家都将发展空间技术列为本国发展战略的重。增加效益或减少和避免损失用于交通运输、生产、通信、电力输送、储藏、文化娱乐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三)能源资源 1 能源:能够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或物质的运动。能源按来源分为三类: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能、煤炭、石油、天然气等)、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核能-铀矿、地热能)、天体引潮力形成的潮汐能;按利用状况分为常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生物能),其余的为新能源。 2 能源资源为人类社会活动和发展提供动力,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同时还是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依次经历了柴草-煤炭(产业革命后)-石油(二战后)三个时代。目前,世界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核能与其它新能源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石油危机”之后有较大的发展。中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75%左右),但随着中国汽车拥有量的迅速增加,对石油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 3 世界能源问题:能源是左右可持续发展进程的关键因素之一。一方面,能源为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经济发展所必需。与此同时,能源也可能造成空气污染、全球变暖等健康和环境问题。能源的增长与呈正相关中国的油、电、煤、运普遍紧张,加上近来国际石油价格大幅上涨,能源紧张已日益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解决能源问题足国内,把节约能源放在第一位,逐步建立一个节能的社会实行“节能优先、结构多元、环境友好”的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我国的能源消费量年年攀升,去年已占世界第二位,其中石油的需求量疾增,已经取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原油消费国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之一对能源进口的依赖程度进一步提高。中国社会稳定国家安全海上石油运输线的安全自然灾害是自然界的作用于人类社会的产物,并对人类社会造成破坏或负面影响自然灾害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减轻自然灾害对人类所造成的危害是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暴雨洪涝、干旱、、霜冻等冷害、雷、冰雹、龙卷风、浓雾及沙尘暴等风暴潮、海啸巨浪,海冰、病虫草鼠区域性、季节性和阶段性共生性和伴生性。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减轻自然灾害包括监测、预报、防灾、抗灾、救灾、灾后援建等一系列工作是一项协调行动系统工程灾害高风险区人口、资产密度的提高,是灾害损失增加的重要原因。然而,经济发展既可能加重灾害威胁,又增加了防灾抗灾的能力加强减灾教育,提高减灾意识江河水位急剧上涨的现象24小时降水量50毫米气旋、热带气旋、锋面融雪洪水因无降水量而形成26℃以上的广阔海面上,北半球以夏秋季节(7-9月)最为集中,主要源地是西北太平洋(台风)、印度洋(旋风)和东北太平洋、西北大西洋(飓风),一般向西及西北移动,低纬度大陆东岸受其影响最大。台风带来狂风暴雨巨浪和风暴潮灾害,有时也有利于解除我国伏旱地区的旱情。加强台风监测和预报,是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措施,其余的措施如建设沿海防护林(包括红树林)、建设高标准海塘等。 4 寒潮:寒潮是指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这种冷空气南侵过程达到了一定标准时,才称为寒潮,否则称为冷空气。四川盆地、广东、海南、台湾一带加强天气预报,提前发布寒潮警报南方春季低温连阴雨倒春寒东北夏季低温冷害成白灾不下雪成黑灾沙尘暴是大风扬起沙尘,水平能见度低于1000米的恶劣天气天气浮尘、扬沙、沙尘暴沙尘暴多沙漠及邻近的地区,中亚、北美、中非及澳大利亚是世界四大沙尘暴区,中国是中亚沙尘暴区的一部分。,多大风,气温回暖解冻,地表裸露,容易起沙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