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稻瘟病致病机理与防治方法.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稻瘟病致病机理与防治方法

稻瘟病的致病机理及防治方法 姓名:周雨霜 学号稻瘟病是由子囊菌Magnaporthe grisea(Hebert) Barr[无性世代为Pyricularia grisea(Cooke)Sacc.]引起的广泛发生的重要水稻病害之一。该病害主要通过化学防治和种植抗性品种来控制。但由于该病病原菌小种遗传的复杂性和致病性的多样性,抗病新品种常于推广数年后丧失抗性。在适宜于稻瘟病菌生长的环境条件下,该病会造成水稻大面积减产。据估计,1975~1990年由稻瘟菌引起的全球粮食损失高达1.57亿t[1]。稻瘟病菌致病性是水稻新品种失去抗性的重要原因,因此对稻瘟病菌开展研究显得十分重要。 一、稻瘟病菌的侵染机理 关于稻瘟病菌对水稻的侵染机理存在“附着胞(Appressorium)形成”的假说[2,3],该假说主要适用于解释稻瘟病菌对水稻地上部组织的侵染。附着胞是稻瘟病菌产生的侵染结构,稻瘟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和菌丝的形式在病稻或病谷上越冬,到次年,当温度、湿度适于稻瘟病菌生长时,病菌就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通过空气传播到水稻地上部分的组织上,当分生孢子接触寄主表皮上的机动细胞后,其尖端释放的粘胶及芽胞使孢子紧密地附着在寄主上,接着分生孢子便利用自身孢子的内源营养而萌发形成发芽管,发芽管又特异性分化产生具黑色素的附着胞,附着胞产生侵染栓穿透寄主组织的角质层和表皮细胞壁,继而在寄主细胞中生长,侵染邻近表皮细胞并深入叶肉细胞,稻瘟病菌侵染水稻后5~7d左右出现症状。完成侵染后,被侵染的细胞又产生菌丝和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又分化出分生孢子并从病斑中释放出来,依靠气流再次传播,形成重复侵染。大量的研究证明,稻瘟病菌附着孢的形成除了受遗传因子调控外,还受外界因素的诱导。 Unchiyama等[4]和Rodrigues等[5]研究认为,稻瘟病菌生孢子的完整形成与接触水稻部位的蜡质层、角质层等疏水性表面有关,蜡质等硬物可刺激附着胞形成, 而另一些部位则能抑制附着胞形成,这些结果表明分生孢子接触水稻叶片等地上组织表面的化学组分、 物理特性与附着胞的形成有 一定关系。Till[6]研究认为,分生孢子与接触基物表面的理化性质是附着胞形成的必需条件,适当的光照也有利于附着胞的形成。Lee等[7]研究表明,疏水性表面可以诱导附着胞形成,亲水表面则促使芽管营养生长而不利于附着胞形成。 稻瘟病的防治: (一)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用氮肥 严格控制行株距,避免插秧密度过大,清除田间杂草,增加田间通风透光性和叶片的光合作用。分蘖前期浅水灌溉,盛期适时晒田,抽穗后期湿润灌溉,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促进根系发育,保证植株生长健壮有力。增强植株抵抗稻瘟病的能力。同时避免氮肥施用过多,引起植株贪青徒长,硅化细胞少,有利于病菌侵染和繁殖。 (二)化学防治 一般在6月末7月初防治叶瘟,在水稻始穗期和齐穗期各施药一次。使用药剂为40%富士一号ECl5009/tun2;20%三环唑WPl050—1500jhm2;或40%克瘟散ECll259/hm2或13%.灭稻瘟1号WPl950—2250 g/hmz,或45%瘟特灵SCl200—2250 g/hm2;对水均匀喷雾。喷药时应注意躲开水稻开花期,以避免影响水稻授粉。[8] 从水稻移栽到有效分蘖终止期,一般在移栽后35-40天是长叶、长根、出分蘖的时期,肥、水管理的主攻方向是促进早发(晚发有利于发病),争取多穗,并为穗大打下基础,因此,基肥要足,追肥要速,注意氮、磷、钾的配合(基肥宜选用测土配方专用肥,追肥宜选用硫酸铵),插秧后灌护苗水(浅灌)促进早分蘖,分蘖盛期前适当控水,促使稻株长根,抽穗期灌1-2寸水,满足花期需要,灌浆期湿润灌溉,有利于后期活杆成熟,减轻发病。 有效分蘖终止期至拔节期,苗情差的可适当补施速效性追肥(如硫铵),促使稻株生长平衡。 抽穗、扬花、灌浆、成熟期,肥水管理主要是养根促叶,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达到活杆成熟,病轻高产。灌水以浅湿交替为主,杜绝靠天降水的错误做法。尽量少施或不施穗肥,可适当进行根外追肥。抓住关键,适时喷药预防和治疗,原则是早抓叶瘟,根治穗瘟,实行穗瘟常规预防制度 参考文献: [1] Baker B, Zambryski P, Staskawicz B, et al. Crop Science, 1997,276:726~733 [2] Emmett R W,Parbery D G. Appressorium[J]. Annual Review of Phytopathology,1975,13:147-167. [3] Howard R J,Valent B. Breaking and entering hostpene tration by the fungal rice b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