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山 - 台湾师范大学地理系系友专区.pdf

蟾蜍山 - 台湾师范大学地理系系友专区.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蟾蜍山 - 台湾师范大学地理系系友专区

寶藏巖聚落與文化創意發展 一個社區的變遷 (生與死) 行程 地點 考察重點 路線 公館捷運站2 號口 集合出發 汀洲路 都市的『邊陲-核心』衍遞 羅施福路四段90 巷,水源市場, 變遷 汀洲路三段,三段 230 巷 寶藏巖聚落入口 入口意象營造 汀洲路三段 230 巷 寶藏巖觀音寺 移民歷史 汀洲路三段 230 巷 微型聚落與創意聚落入口 社區訊息 汀洲路三段 230 巷 微型創業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的寶 汀洲路三段 230 巷 藏巖國際文化藝術村計 畫 柑仔店 社區以微型商業空間最 汀洲路三段 230 巷 後的奮力一博?已觀光 化,社區意涵消失 記憶牆 社區的記憶 汀洲路三段 230 巷 『文化』,一個新自由主 新自由主義是什麼? 對 汀洲路三段 230 巷 義時代的政府與產業操弄 當代都市發展的意義為 之對像 何? 蟾蜍山 一、 地理位置 蟾蜍山,又名內埔山,位於台北市大安區及文山區,位於台北盆地南邊的芳蘭山,與寶藏 巖隔著羅斯福路、基隆路,南與仙跡岩相望 ,山頂海拔128 公尺。 西面屬警政署台灣警察保安總隊萬盛山莊營區,山頂、北面、南面的福興隧道口為空軍作 戰指揮部營區,設有雷達站等軍事設施,其餘部份為清代與日治時期以來墳墓群。山麓北面為 台灣科技大學、台大農學院,西面為台灣師範大學公館校區與公館商圈。雖然緊鄰車水馬龍的 商圈,然蟾蜍山入口處位於羅斯福路四段119 巷,位置隱蔽,區域內多軍事管制區。 二、 地名傳說 「蟾蜍山」之名來自當地傳說,故事有二。其一,結合南邊仙跡岩的地理空間發展而成。 相傳過去在這條景美、新店與公館的叫通要道上,有隻蟾蜍精雄踞,經常噴出毒霧害人,呂洞 賓下凡大戰蟾蜍精,被降伏的蟾蜍精,化作蟾蜍狀山岩,就是今天蟾蜍山的位置。鬥法過程中, 呂洞賓用勁力道太深,以致留下腳印於仙跡岩。另一則傳說,也是同樣場景與情節,但降妖的 主角換成國姓爺鄭成功。 因蟾蜍山造型與人的聯想,加上先民的附會解說,包括周遭地理空間或是開台歷史背景等 元素,將原本代表事物外象的地名,揉雜豐富的情節內容,塑造出具歷史特定意義的故事。 三、 空間發展與歷史 臺北盆地東南側的丘陵地,延伸至公館一帶,於蟾蜍山、寶藏巖形成隘口狀的地形,自清 代開發以來,此處為景美進入公館之交通要道,也是軍事防守上的要地。清乾隆元年(1736 年) , 墾戶為了防備原住民的侵犯以及課稅納糧所需,居民在此建立「公館」,為「公館」地名之由 來。乾隆年間,郭錫瑠興築瑠公圳,瑠公圳第一幹線經過蟾蜍山麓,即今羅斯福路四段 119 巷,灌溉了公館一帶。交通樞紐位置、豐沛的灌溉水源,蟾蜍山麓下的公館,逐漸發展出聚落。 進入日治時期,公館地區因著水利設施,所立下的農業基礎,成為台灣總督府設立農業試 驗基地(農業試驗所)的最佳場址,高等農林學校最初也設立於此,為今日台灣大學農學院之濫 觴。今蟾蜍山一帶之眷舍,部分為當時農業試驗所的宿舍;戰後,農試所搬遷至台中霧峰,當 時留下十來戶的眷戶(今只存兩戶) 。 1949 年政府遷台,空軍作戰司令部設立在蟾蜍山,週遭山區也佈署相關軍事雷達設施。 為安置隨部隊而來的軍眷,在山腳下規劃「克難甲、乙、丙、丁」四個軍眷村,安排空軍作戰 司令部的軍人眷戶居住。後來克難甲村舉村遷戶,村址成了現在的公館國小;克難丁村所剩六 戶居民,也在獲得搬遷補償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