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第一次世界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爆发的原因 一战的导火线 一战的经过 各交战国参战的目的 一战的性质 战争的结果 一战的影响 一战爆发的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间矛盾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产物 主要原因:帝国主义国家矛盾的激化 两大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形成 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规律,随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这种不平衡性加强了。1870年,英国工业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法国居第二位。但到19世纪末,新兴的美国跃进第一位,德国先后超过法国和英国,跃居第二位。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加剧了它们之间的矛盾,新兴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殖民地,形成了几个帝国主义大国加紧争夺霸权,重新瓜分世界的局势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 衡产物 法国不甘心在普法战争中的失败,力图“复仇”,要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并进而吞并德国的鲁尔矿区;德国要继续削弱和遏制法国,并进而夺取法国和其他国家的领土,妄图建立“中欧帝国”,还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 沙俄抱着争夺世界霸权的一贯野心,企图夺取侵占土耳其和吞并巴尔干半岛。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半岛扩张势力。 英国要维护殖民帝国的地位,并继续强占殖民地;它从传统的欧洲均势政策出发,既不愿德国过分强大,也不愿俄国势力在巴尔干过分膨胀。 矛盾的中心环节和主要矛盾: 德法矛盾、英德矛盾和俄奥矛盾成为帝国主义矛盾的中心环节。主要矛盾是英德矛盾。巴尔干是争夺的焦点和欧洲的火药桶。 主要原因:帝国主义国家矛盾的激化 同盟国:1879年德奥签订对付俄国的同盟条约。1882年意大利和法国争夺突尼斯失败,加入德奥集团,三国同盟形成。德国是德、奥、意三国同盟的核心。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开始时宣布中 立。后于1915年加入协约国。土耳其和保加利 亚则先后加入同盟国。经过四年战争,同盟国 逐渐不支。1918年秋,保加利亚、土耳其和 奥匈帝国先后退出战争,同年11月德国宣布 投降,与协约国签订《康边停战协定》,同 盟国彻底瓦解。 协约国:1892年法俄为对付德国签订军事协 约。英国看到德国对自己的威胁最大,便协 调与法、俄的矛盾,1904和1907年,分别与 法、俄签订协约。英、法、俄三国协约形成。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比利时、日本、意大利、美国等25国先后加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苏俄宣布退出。1918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协约国取得了胜利。 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奥匈帝国皇储到新吞并的波斯尼亚检阅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人的军事演习,1914年6月28日,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组织成员刺杀,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这一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一战的经过 一战的爆发 一战的三条战线 一战的进程 主要的四场战役 【男性知识】—海绵体受损? 印!度不够,感觉阴今比以前细了,都属于海绵体受损,阴今是海绵体组织构成的,男性会因为年龄的增大或是外界的因素,比如收淫,纵欲,肾虚等导致海绵体受损,硬度不够,萎缩,且撸且珍惜。更多男性健康问题请私聊!卫msdf003 大战的爆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于帝国主义大国加紧争夺霸权,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引起的,大战是在英法俄组成的协约国和德奥组成的同盟国两大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之间进行的(意大利加入协约国方面作战),因此,这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虽然塞尔维亚是为保卫主权和独立而战,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性质,但这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性质。 一战的性质 三条战线(欧洲战场): 西线: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由英、法、比对德作战。 东线:从波罗的海南岸直到罗马尼亚,由俄国对德、奥作战。 南线:巴尔干战场,由奥匈对俄国、塞尔维亚作战。南线与西线、东线相比,地位显得次要一些。 大战的进程 A。1914年,战争爆发后,重心在西线。B。1915年,重心转移到东线。C。1916年,重心再转移到西线,协约国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D。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推动交战国反战运动的发展; 美国参战,加强了协约国集团的力量; 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退出战争。E。1918年,奥匈、帝国在这年10月瓦解,11月11日德国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四大战役: 马思河会战: 1914年9月初,在巴黎北部马思河附近,英法联军与德军进行了第一次大会战,双方军队超过150万。经过四天血战,德军被迫后撤。战争转入持久的阵地战。德国迅速打败法国的计划实际破产。 凡尔登和索姆河战役: 19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