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蛀虫”和“大狗叫,小狗跳”引发的思考.docVIP

由“蛀虫”和“大狗叫,小狗跳”引发的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由“蛀虫”和“大狗叫,小狗跳”引发的思考.doc

  由“蛀虫”和“大狗叫,小狗跳”引发的思考 黄玉峰 上世纪三十年代,为灌输党义,有人编了一些说教三民主义的通俗教科书,被陶行知先生嘲笑了一通。他说那些东西连“培养蛀虫的力量也没有。蛀虫为什么蛀书?因为里面有好吃的东西。使它吃了又想吃。吃教科书如同嚼蜡,吃了一回,再不想吃第二回。” 陶先生还举了例子。当时有一本教育部审定的教科书,其中有这么一课:“大狗叫,小狗跳。叫一叫,跳两跳。”陶先生又引了《红楼梦》里刘姥姥赴贾母宴时赢得哄堂大笑的话进行对比:“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两相比较,优劣立显。同样是通俗,前者毫无意义,后者诙谐幽默,若联系刘姥姥处境以及老于世故的城府,其中奥妙真是几天都讲不完,讲不清。陶先生的话涉及编教科书的方方面面,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 课本课本,一课之本。子日:“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课本”,就是给学生吃的精神食粮。人常言,吃什么比怎么吃重要。十二年基础教育,埋头读了那么多书,读的是什么,是否有兴趣有营养有价值,至关重要。学生的精神成长,灵魂高贵,多因书本哺育。尤其是少年所读之书,将影响一生。民国大学者刘文典,有句口头禅:“宁吃仙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如今信息时代,良莠杂陈,更应指导学生阅读人类文明积淀下来的精华。 可是长期以来,教材一茬一茬换,至今没有令人满意的语文课本。 语文课本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不妨回到原点。我手中有一本《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此书出版于清光绪二十七年,距今114年,是中国第一部近现代意义上的语文课本。当年胡适、丰子恺、梁漱溟等,都曾以之作启蒙教材。捧在手上,沉甸甸的像一本字典。它是从一个个汉字切人,以中华文化为体,兼容世界文明的小型“百科全书”。一个“议”字,解释为“定事之宜也,欲事合于义,必群相论议也”。此言语精当典雅,在释义的同时还把“议”的字源为何是“言”“义”两部分结合,给点明了。释义之后还有一小段:“今中国有事上闻,辄归部议,泰西各国则归上下议院。”更是把“议政”的这层更深含又和最基本的东西方政体之要义都囊括了进去。 全书第一个字“天”的解释是:“至高无上日天。天积气也,气包乎地,近地者气浓,离地愈远則愈薄。……高至三百余里而气尽,气尽则空,故日天空。”一个极平常的字,包含了那么大信息量。想象一下,如此三千多汉字一一读下来,孩子人文科学方面的基本素养已经养成,伦理文化乃至高雅情操的熏陶也随之浸润。 环顾我们今天走马灯一般目不暇接、五花八门的教材,有哪一个具备如此经典性。 近年来掀起一股重印民国老课本的风潮,流行的还有《开明国语读本》《共和国教科书》,笔者并非认为那些课本完美无缺,只是觉得在这风潮的背后,含有对我们现行教材的反思。 那么,现行的教材问题在哪里?我以为主要有三:一是量少而统,二是质次而伪,三是编随而乱。 一 “量少而统”。如今之课本薄薄一本,一周便可读完,且只有一种声音,很少不同观点的对垒。因为文章量少,于是上课时故弄玄虚,反复咀嚼,碎尸万段,味同嚼蜡。名为减轻负担,实质是违背语文学习必须大量积累的规律,而且因为无兴趣,无碰撞,无效操练,反而增加了负担。 随手翻开《共和国教科书》第五册春季第一课,是关于宗教内容的,题为“信教自由”,云:“宗教之力,感人最深,其有益于社会人类者甚大……对于非所信仰之宗教,亦不可稍有侮慢之心”。之后详细介绍释迦摩尼、耶稣、穆罕穆德、孔子、张道陵,寥寥几百字,就将我国信奉人数最多的佛、耶、回、儒、道五教之来由说得明白,立场中立,语气平和。 再看如今的教材,只有儒道少量零碎选文,不成体系,且目的在答题需要。对影响世界的三大宗教的经典,丝毫不涉及。不碰佛经,不碰《圣经》和《古兰经》,也没有看过《共产党宣言》;既没有黄宗羲和顾炎武,也没有卢梭和伏尔泰。学生只知道在作文里人云亦云,一味歌颂伟人,至于伟人有何主张,茫然不知。 我们的课本不仅不允许争鸣,就连“有幸”入选的,也要经过“净化”。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删去了赞颂为中国教育作出贡献的司徒雷登的话。王尔德经典童话《巨人的花园》,把关于“爱的痕迹”和临终救赎的美好内容删了,只为其略涉基督教。弄得上下衔接不上。《荷塘月色》硬是斩去了江南女子美好形象,塞进了为“四一二大屠杀”忧虑烦闷的崇高主题。至于一些不合乎主流的“异类”观点,则统统“阉割”“同化”“改编”。 有人担心,孩子们看多了不同的、不“正确”的内容,会被误导。其实,让孩子们从小懂得接触不同的观点,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远比靠瞒、骗、哄、阉、藏,来得现实。这一点,发达国家早就做在前面了。 据说,英国的课本上讲拿破仑是被英国打败的,德国书本则云是被德国打败的。有人问思想家罗素,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