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一-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
专题一: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A从作文说起
写文章首先要确定一个主旨,即立意。为文章“立意”不是很难,难就难在为这个“意”选择恰当的“象”(即承载主旨的材料),让“象”载“意”,让“意”统帅“象”,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中心明确”“内容集中”“真实可信”。必须注意的是,为使中心明确,内容集中,一篇文章最好只写一个“象”;当然,也可以写多个“象”,但多个“象”只是从特定的侧面对“意”展开来写,要防止“象”游离于“意”外。
文章是语言的艺术。立好文章的“意”后,便是用语言并借助一定的表达技巧来描绘或阐述所选定的“象”,从而让载“意”的语言放出情感与思想的光辉。古典诗歌语言凝练,形象集中,表达技巧高超,鉴赏古典诗歌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于我们的写作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B 能力要求
古代诗歌鉴赏考点之一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鉴赏“语言”,就是能够准确理解诗意并且品味、领会诗歌语言的妙处;鉴赏“形象”,既要求鉴赏诗歌意象,又要求感受诗歌抒情主人公的艺术形象;鉴赏“表达技巧”,就是能够识别诗歌的各类艺术表现手法并分析其艺术效果。
C 备考指导
一、品味语言。
1、把握特点,准确解读。
谢冕先生在《论诗》中说:“我以为诗的欣赏的第一步是要读懂,要弄通字面上的意义。”刘勰也说:“观文者批文以入情,缘波讨源,虽幽必显。”这就告诉我们,理解诗意、准确解读是品味语言的基础。既要读懂诗,便要懂得“诗家语”的特点。那么,古代诗歌的语言又有什么特点呢?
①省略、倒装和活用。
诗歌篇幅有限和语言精练的特点使得句子成分的省略现象在古代诗词中普遍存在。例如李清照《如梦令》中“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一句,如果补充完整,就应该是“(我)试问卷帘人(海棠花如何),(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这里既有主语的承前省,也有宾语的蒙后省。往往正是因为省略,才使诗歌的语言具有了表意的跳跃性和弹性,比如“枯藤老树昏鸦”一句,纯为名词组合,但是我们却可以从中感受到枯藤在西风中摇曳,老树未必不飘落几片发黄的叶子,而瘦马也许正踽踽独行……正是因为动词的省略,使得这里3个名词形成了3个鲜明的意象。由此看来,诗歌中的省略有时却有凸现意象的功能。
倒装是诗歌常用的手法。如杜甫《阁夜》“天涯霜雪霁寒宵”一句,应该是“天涯寒宵霜雪霁”,如果再把这句诗的成分补充完整,就是:(人在)天涯,(身处)寒宵,(眼前)霜雪初霁。这样,诗意就顿时豁朗了。又如苏轼《浣溪沙》中“簌簌衣巾落枣花”一句实为“枣花簌簌落衣巾”。再如杜甫《月夜忆舍弟》颔联“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出句“露从今夜白”把“白露”这个节气拆开来用,不仅和对句形成了严格对偶,而且具有了形象的写景效果,如果说成“从今夜白露”,不能对仗姑且不论,在语言上也就平淡无奇了。古诗词这种对语言的看似任意的拼接,有时则是因为格律的限制,有时则是为了追求奇崛的艺术效果。
在用词上,古代诗歌中经常出现词的活用现象。如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二句中的“悦”和“空”,便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又如杜甫《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二句中“溅泪”“心惊”的主体都应该是“人”(而不是“花”“鸟”),由此可以看出这里的“溅”和“惊”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样的活用往往使诗歌对仗更工整,语言更精练,诗人表意也更自如。
②凝练、形象而含蓄。
凝练就是语言精简而内涵丰富。如杜甫的《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全诗短短20个字就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业绩、地位和遗憾。
形象就是直观、富有表现力,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即以一江滔滔东去的江水来比喻作者面对国破家亡而生的满怀愁绪,将抽象的“愁绪”具体化为“江水”,形象传神。
含蓄就是讲求“含吐不露为贵”,追求表意的曲折之美。例如杜牧《赤壁》一首:“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第四句不直接说赤壁之战如果失败将导致东吴覆灭,而是选取曹操将“二乔”捉至铜雀台这个角度来间接表现这一后果,这使得诗歌具有了以小见大的含蓄意味。又如贺铸《青玉案》中“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一句,先问闲愁多少,却又不直接回答,而是连用三个比喻来曲折表现其多少,这就显得既含蓄又形象了。
这里还有一点值得指出的是,古诗词经常用典,很多情况下正是典故的运用使得诗意更加含蓄。如辛弃疾《永遇乐“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就用廉颇之典来传达自己怀才不遇的心事。
2、结合语境,赏析炼字。
杜甫说:“语不惊人死不休。”正因为古人讲究“诗以一字论工拙”,才有了“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苦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50个孤儿一个家.doc
- A Study of Satan’s Character―Devil or Angel.doc
- A Preliminary Research on Errors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Analects of Confucious》 by James.doc
- A Comparison of H. D. Thoreau’s View of Natur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Perspectives on Human and Nat.doc
- A Comparative Study of“Wuthering Heights”and“Record of a Golden Lock”.doc
- 7个小矮人等.doc
- Error Analysis of EFL Advanced Learners’Use of Pluperfect.doc
- Discourse Power and Translator’s Style.doc
- as well as用法小结.doc
- ESA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应用.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