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传统家庭语篇对比分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英传统家庭语篇对比分析

中、英传统家庭语篇对比分析摘要:本文以《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为例,从语篇系统的四个方面(即意识形态、社会化、语篇形式和面子系统)对中、英传统家庭语篇进行对比分析,以找出两者在语篇和文化层面的异同。 关键词:语篇系统 中英传统家庭语篇 对比分析 《红楼梦》 《傲慢与偏见》 1.前言 传统语篇分析(如Brown Yule,1983)对语篇的定义,是指如何使用语法手段实现句内和句际间的衔接以达到语篇连贯。(Scollon,2000: F16)而Scollon Scollon (2000:95)所提出的语篇系统指的是整个交际系统,即语篇就是个体之间的交际。根据这一定义,我们可以把家庭语篇看作是具有自身文化的独立单位,而家庭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的组成形式,并以其特有的方式折射所处时代的社会关系。这一语篇系统由四个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意识形态、社会化、语篇形式和面子系统。 近年来国外学者在家庭语篇的研究上取得了一些成果,如Watts(1992)对家庭语篇中的权势关系的研究,Sterponi(2003)对家庭语篇中日常活动的道德构建的研究,Cooper(2004)对西班牙文学中家庭动态和语篇的研究,Tryggvason(2004)则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瑞典和芬兰家庭语篇进行了对比研究。相比之下,我国尚未有人对中、英传统家庭语篇进行系统的对比分析。本文旨在运用Scollon Scollon(2000)的上述理论模式,以《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为文本,以揭示其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社会关系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差异。 2.从《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看中、英传统家庭语篇对比分析 众所周知,曹雪芹、高鹗的小说《红楼梦》(以下简称《红》)常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四大名著之首。作者通过描写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样态,使读者对十八世纪中叶中国社会和家庭文化有一个客观的认识。简 2.1 中、英传统家庭语篇的意识形态对比分析 语篇意识形态指的是语篇系统中成员所持的共同的意识形态立场,以及语篇的群体的历史的、文化的和意识形态的特征。 《红》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以贾府为中心,以四大家族为背景,上到朝廷,下到民间,辐射到整个社会的家族网络图。维护家庭的稳定和谐是最为重要的伦理目标和宗旨。家族中的每个人只是血缘链上的一个环节。虽然也出现了追求自主婚姻、人格尊严的人物,但中国传统社会重家庭轻个人,个体只能在与他人的关系中界定自己,这种反抗最终也未能越过封建藩篱。 在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小农经济决定了家庭生产是社会生产的基本方式,因而家庭是人们物质生活的保证,稳定性、保守性和封闭性较高。这也就使得绝大多数人的绝大部分活动都限制在家庭范围内。如《红》第一回便写道: [1] 偏值近年水旱不收,鼠盗蜂起,无非抢田夺地,鼠窃狗偷,民不安生,因此官兵剿捕。 田租是贾府的主要经济收入,但是由于其田租管理长期处于失控,加之周瑞的贪污,使得“东省地租,近年所交不及祖上一半”。 西方社会脱离氏族社会的影响比较彻底,家族组织也比较简单,一般都是以夫妇为中心的核心家庭,子女婚后便离开父母另立。 [2]“我好像听你说过,她们有个姨父在梅里顿当律师。”(p35) 从例2看到,贝内特家的亲戚中既有当律师的,也有做买卖的,虽然在贵族阶级的观念中,这些职业是不体面的,但这也反映了18世纪中后期的英国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新兴的资产阶级已在崛起之中,男人进入了广阔的职业市场。 2.2 中、英传统家庭语篇的社会化对比分析 语篇系统中的社会化的意义在于分析以上这些意识形态通过什么途径被该语篇使用者所接受和承认,即一个团体中的成员怎样获得他们的历史资格与身份。中、英传统家庭对其内部成员采用了不同的教育方式。从《红》和《傲》的话语描写中,可以大致看到中、英传统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模式的异同,如: [3] 宝玉接着说道: “……更可笑的是八股文章,拿他诓功名混饭吃也罢了,还要说代圣贤立言。”(《红》第八十二回) [4] 先父供他上学,一直上到剑桥大学。(p185) 从例3中可以看到,中国传统家庭中的男性成员需要接受学业教育,即通过读书识字达到明人伦、懂事理,同时反映出当时社会读书做官是光耀门楣的根本途径。例4达西给伊丽莎白的信中可以看到当时男孩子所受的教育模式:“英国传统家庭男孩子受教育的方法可以在自家请私人教师,或者在一位学者家里,或者在公立学校,学成之后再选择相对适合自己的职业。 中、英传统家庭中女性所受的教育如下: [5] 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之所不及。”(《红》第五回 ) [6] 夫妻无子,故爱如珍宝,且又见他聪明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