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史”发端及史学思想.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华“史”发端及史学思想

中华“史”发端及史学思想一、中国最早的史书――《尚书》 《尚书》是我国最早史书。古字“尚”通“上”,“书”本义“史”,故王充说:“尚书者,上古帝王之书,或以为上所为,下所书,故谓之《尚书》。”(《论衡)《尚书》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文史档案,它包括“典”“谟”“训”“诰”“誓”“命”六类,有的是讲演稿,有的是命令、宣言,有的是谈话记录。其记事内容上起原始社会末期的唐尧,下至春秋时的秦穆公。共100篇。秦始皇时曾把《尚书》列为禁书,规定民间一律销毁。当时济南有叫个伏生的博士秘密地把《尚书》藏在宅第的墙壁内,等汉初局势稳定,他从壁中取出,但书已散乱不堪,后整理成了28篇不全的《尚书》。因其书是由隶书写成,故称今文《尚书》。汉武帝时,鲁恭王刘余为扩建自己的宫室,拆毁了孔子住宅,从墙壁中又发现了许多用蝌蚪文写的竹简,人们把它称为古文《尚书》。一般学者把今文《尚书》视为真本,把古文《尚书》看作伪书。 关于《尚书》,众多学者都曾提起,《庄子:“《书》以道事。”《荀子:“《书》者,政事之纪也。”司马迁《太史公自序》说:“《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治。”《尚书》中有许多关于中华历史的精辟论述。 (一)批判空言、假言之危害。 当欢兜推举共工很会办事时,尧批评说:“吁!静言庸违,象恭滔天。”(《尧典》)尧指出共工只会说漂亮话,但常常违背,貌似恭敬,实际上犯下了滔天大罪。 (二)褒奖说真话、实话的人。 尧称赞舜办事认真,说话可靠,决定让他做自己的接班人。他说:“格!汝舜。询事考言,乃言?可绩,三载。汝陟帝位。”(《舜典》)到舜继位,禹提议说:“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能哲而惠,何忧乎欢兜,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皋陶谟》)意思就是智慧的人明白事理,能管理百姓;安定百姓的人,能给百姓带来恩惠。这样还怕什么呢? (三)提倡正确对待民众的意见。 《尚书》多处谈论到民意、民怨的问题,并从自我修养,提高执政效果等方面展开阐述。例如: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明威,达于上下,敬哉有土!(《皋陶谟》) 《尚书》引用古人的话说:“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指出不要把水当作镜子,而应当把人民当作镜子。而且指出听取民众意见有利于上下沟通,有利于正确决策,巩固统治。 (四)指出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必要。 商朝王位是由兄弟继承的,到没有弟弟才会传给儿子,但由于商实行多妻制,一个商王有多个儿子,子侄之间经常引起争夺王位的斗争,于是出现了九世之乱。到能干的盘庚接位,不得不迁都以制止内乱。盘庚告诫说:“汝不和吉言于百姓,惟汝自生毒。乃败祸奸宄,以自灾于厥身。……汝曷弗告朕而胥动以浮言?恐沈于众,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则惟汝众自作弗靖,非予有咎!”(《盘庚上》)他说,这是你们自取祸咎。百姓被浮言蛊惑,如同大火在原野上燃烧,连接近都无法,还能去扑灭它吗? (五)强调大臣应该起君王的耳目作用。 《尚书》指出,大臣应该是领导阶层的臂膀和耳目。“臣作朕股肱耳目。予欲左右有民,汝翼。予欲宣力四方,汝为。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绣,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予欲闻六律八音,在治忽,以出纳五言,汝听。”(《皋陶谟》)号召臣民充当君王的视听,做君王的助手。 二、三家传释的编年史――《春秋》 《春秋》是编年体史书。因为商周时期,一年只有春、秋二时而无夏、冬,所以古人称年为“春秋”。《春秋》就是以年序编写的史书。 《春秋》是孔子晚年呕心沥血之作。《春秋》记载了上自公元前722年(鲁隐公元年),下至前481年(鲁哀公十四年),包括11个国君,242年的历史。它以鲁国为主线,兼及当时天下大势的演变情况。全书大约17000字,内容除统治阶级的政治活动外,涉及经济、文化和自然现象的实录等,非常广泛。《春秋》文字简练,学风严肃,后被儒家各派尊之为“经”。由于《春秋》年代久远,文字简洁,读它有不少困难,一些学者就对它进行了许多诠释。到汉代,对《春秋》的注释(叫“传”)已经有5种:《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夹氏传》和《邹氏传》。其中《夹氏传》11卷和《邹氏传》11卷都已亡佚,现仅存《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号称“春秋三传”。“三传”中左丘明所作的传最为著名,史称《左传》。《左传》基本思想简介如下。 (一)关于命名原则的阐述。 《左传》“桓公六年”记桓公的儿子出生,他向申?请教儿子的名字,申?回答说:“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以名生为信,以德命为义。类命为象,取于物为假,取于父为类。不以官,不以国,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故以国则废名,以官则废职,以山川则废主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