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德醒世,行者无疆.docVIP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仁德醒世,行者无疆

仁德醒世,行者无疆[引言] 季羡林先生走了。以超人的毅力、寻常人难以企及的睿智,温和而坚定地走完了动荡的20世纪,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言有物,行有格。斯人已去,但感怀先生的风骨,捧读先生留下的宝贵遗产,又总觉得他好像并未离去。 先生的学术研究成果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熠熠闪光的宝石,先生的文学艺术创作在群众中广为流传,深受人民喜爱,而先生洒脱、高远的精神境界在这喧嚣的社会尤如一泓清泉,告诉人们什么是生命的真味道。 季老去矣,社会责任仍在。怀念季老,学习先生之坦荡处,修行心态。 斯人已逝,良知犹存。让我们抛开杂念,用真心来感受智者心灵的律动。[季羡林小传] 季羡林(1911――2009),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著名东方学家、梵文学家,中国东方学的奠基入。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4年毕业,在山东省立济南高中任国文教师。1935年秋进入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印度古代语言。 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并应聘留校任教。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语系教授;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78年开始兼任北京大学副校长,至1984年离职。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长期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和翻译,翻译了印度著名史诗《罗摩衍那》。此外还创作了许多散文作品,已结集的有《天竺心影》《朗润集》以及《季羡林散文集》等。[精彩点击一] 永远不让自己的大脑停摆 “永远不让自己的大脑停摆。”季羡林总结自己一生的学问之道,曾说,“如果我有优点的话,我的经验压缩成两个字,便是勤奋。” “越是神秘的东西,便越有吸引力。”初中时,季羡林于正式课程中读了《古文观止》一类书,下课后,又参加古文学习班,读《左传》《战国策》《史记》等书,晚上,又到英文文学社去学英文。高中时,他研读了《韩昌黎集》《柳宗元集》以及欧阳修和“三苏”的文集。 在国外读大学期间,他仍然勤奋读书。主修印度学,发奋学习梵文、巴利文、阿拉伯文等,还选学了不少其他课程。 在几十年的学者生涯中,季羡林每天早晨都是四点起床,吃一点烤馒头片,啜几口茶,然后在书房里读书写作到七点,再去上班。即使外出开会、访问,在飞机、火车上,也抓紧时间进行阅读和思考;即使到了90多岁的高龄,即使躺在病床上,他的双腿上仍然放了一块板子,权当临时阅读和写作的书桌,不让自己的大脑停摆。[成功探秘] “永远不让自己的大脑停摆”,季老就是这样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执著地追求学问上。 作为素材,本材料适用于勤奋、方向、心灵的选择、人生之路、本色人生等话题。[精彩点击二] 婉谢剑桥聘约 接到剑桥大学的聘约时,季羡林在思想上进行了激烈的斗争。他所搞的研究工作,不像搞创作,只需要灵感就行,而是需要资料的。这些资料,全世界只有欧洲最多最全,剑桥大学当然藏书更富,是做研究的理想地方。可是,一想到当时祖国正处在灾难中。自己又是家贫、亲老、子幼。如果只考虑自己的前途。置家国于不顾,他认为那简直就是一个没有良心的人,一个失掉人性的人。但是。如果回国,自己的学术前途则不可预料。顾此失彼。实在没有一个两全的办法。最后,他想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先接受剑桥大学的聘约,等回国把家庭问题处理妥善后,再返回欧洲,从事自己的学术研究。这实在是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想出来的办法。 回国后,季羡林受到北大的优厚待遇,本来已打消了去剑桥的打算,可是面对中国图书馆梵文典籍空空如也的现状,他又感到前途黯淡,忧心忡忡。剑桥大学丰富的藏书,优越的研究条件,又令他向往不已。过去那场回国还是出国的思想斗争,又在他的脑子里激烈地展开了。最后,他决心先回济南老家看一看家里的真实情况,再做决定。 当他迈进家门时,眼前的一切让他大吃一惊,家庭经济困难的程度,比他想象的要严重得多,两个孩子瞪着大眼睛望着陌生的父亲,眼前的一切,令他痛苦万分,他流下了眼泪。悔恨、内疚、悲痛一起涌上心头,他立即做出决定:拒绝剑桥大学的聘请。 后来,他在书中写道:“我立即决定,不再返回欧洲。我不是一个失掉天良的人,我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责任,必须承担起来。”[成功探秘] 伟大无须修饰,也不可形容,伟大只能是它自身。学术研究之艰,是可以克服的困难;家国有难,应担起应有的责任。 作为素材,本材料适用于责任感、家国、心灵的选择、良知、智慧人生等话题。[精彩点击三] 人淡如菊品自高 “都市里的乡下人。”无论地位高低,收入高低,季羡林的生活始终保持一个模样:窄木床,棉絮上覆布单,一身蓝色中山装。他唯一的嗜好就是看书写东西。 除了追求新的思想,季羡林眼中没有“时尚”可言。保姆为他买来衣服,要告诉他,这是“处理货”,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