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探究教材 教好平面图形.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深入探究教材 教好平面图形

深入探究教材 教好平面图形深入研究教材 教好平面图形(1) (1)本文系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课题――青岛#8226;泰山版《初中数学教科书》实践与研究(编号:2008GG212)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青岛出版社和泰山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九年级1―6册)(以下简称“新教材”),已于2006年全部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的审查,目前已在多个地市大面积使用. 新教材采用代数与几何混编的方式,共分六册34章. 我们在本文就新教材中关于《平面图形的认识》一章的教学研究,谈谈自己的理解与思考,以帮助实验教师更好的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 ? 笔者认为《平面图形的认识》安排在七年级下学期最后一章是比较恰当的. 首先学生具备了学习本章内容的基础. 学生在第二学段,已经初步学习了三角形、特殊的四边形、圆等平面图形的简单知识,从七年级(上)第1章开始认识平面图形,较系统地学习了线段、直线、射线、角、平行线的有关知识. 本章就是在这样的认知基础上进行设计安排的,可以说本章内容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发展和升华. 其次,本章内容又是后面将要学习内容的基础. 我们知道三角形、四边形是第三学段“空间与图形”领域主要研究的平面图形. 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研究图形的对称、勾股定理、图形的全等与相似、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图形的证明、平行四边形及空间图形等后继内容的基础. 而圆的初步知识是学习尺规作图以及今后各章相关内容所必需的基础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不仅可以丰富和发展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分析图形和解决有关图形问题的能力. ? 1 新教材分析 ?1?1 内容分析 ?1?1?1 本章的知识结构 1?1?2 本章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 本章以认识平面图形的概念和探索一些最基本最简单的性质为素材,渗透了几何建模、分类、转化、集合、图形变换等重要的思想方法. ? ①分类思想? 本章明显体现分类思想的内容是对三角形进行的分类. 新教材指出,对三角形的分类有两种分法:既可以按角进行也可以按边进行. 三角形按角可分为三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按边分为两类:等腰三角形和三条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 即:? 另外,在解答有关等腰三角形的问题时,常常用到分类的思想. ? 再如,在研究平面内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时,也是分三种情况进行研究的:点在圆内、点在圆上、点在圆外. ? ②转化的思想? 本章中,在研究多边形的内角和时,是通过添加辅助线把多边形分割成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性质推出的. ? ③数学建模意识? 新教材在对圆的初步认识中,关于圆的概念是用描述性的语言给出的,学生在经历圆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可以发展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 ? ④集合的思想? 对于圆的概念除可以用上面的描述性的方式给出外,还可以用集合的语言给出. 类似地,圆的内部和外部也都是用这种语言给出的. ? 1.1.3 本章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本章的重点有四:①三角形、多边形、圆的有关概念;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内外角关系,三角形按角分类;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并能运用这些公式解决问题;④多边形密铺的条件,能用多边形设计密铺图形. ? 本章的难点有三:①三角形的三边之间、外角和不相邻内角的不等关系;②多边形的密铺;③使用较规范的语言表述探究的过程与结论,尺规作图的步骤. ? 克服难点的关键有三:一是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及有关性质的探究过程;二是注意将数学语言与叙述说理相结合;三是注意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 ? 1.1.4 课时安排? 本章内容安排在七年级下学期学习,本册新教材共7章,其中“平面图形的认识”是第7章(全学年通排为第15章),包含5节内容,计划用13课时完成,分别是:? 15.1三角形,4课时? 15.2多边形,2课时? 15.3平面图形的密铺,2课时? 15.4圆的初步认识,2课时? 15.5用直尺和圆规作图,1课时? 回顾与总结,2课时. ? 1.2 教学目标的设置?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做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它在刻画数学知识技能时使用了“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目标性动词,还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动词. 我们在编写新教材时,严格遵循《标准》的上述理念,对目标的要求不只停留在知识技能方面,而且还特别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