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途径
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教师有责任在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掘课文中蕴藏的思想感情,要使学生在学习中如沐春风,身临其境,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哀乐、爱其所爱、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教师就应将把精力集中在“情感”上。那么,怎样才能“发掘”出作品的内蕴,实施情感教育呢?
一、广采博览,了然于胸
课前,教师要广采博览,深刻透彻地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历程,写作背景,这样才能深入剖析作品,进入角色,挖掘创作时的匠心,力争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对潜在的字、词、语、修辞的领悟中,受到作品的感染熏陶,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反之,就达不到这样的效果。例如:如果教师不了解郭沫若的坎坷经历,爱国热情及在黑暗中不倦的探索追求的精神,就讲不好《天上的街市》,就无法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美好愿望。如果教师只能教其“文”,未教其“义”,更没有情的输入,如此就更不必说以情动人了,也不能恰当地表到课文蕴藏的情感。
二、用情导引,传递情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融进了情感的教学语言最能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感应与共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一定的情境,教师要把自己完全置身于作品之中,从内心深处领悟作品感人肺腑的艺术感染力,然后带着强烈的感情把作品的意境传导到学生的情感中去。使师生双方与作者、作品两方的情绪四维一体,自然的协调共振起来。学生的情感犹如一条小河,要让它泛起涟漪,必须要有外力的振动。教师只有以自身的情绪感染学生,巧妙地带领学生一起遨游艺术的殿堂,才能达到深化教学的目的。
三、激情颂读,引领情感
激情颂读是学生感知教材的重要方式和获得作品情感的基本途径。它能把视觉文字化为有声的听觉语言,把储存信息的符号载体还原成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使作品中的人物、情景跃上纸面,作品的情感便于入目,出于口、闻于耳、铭于心,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其情调,明确其情理,激扬其情怀。例如:有表情朗读《最后一课》的结尾:“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一句,音量应稍轻,语速要放慢,以表现下课钟声在韩麦尔先生的心头引起的巨大震撼和痛楚。“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两处破折号要读出间断,以显示韩麦先生哽咽语塞,悲恸万状的感情。“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力量,写出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对这一段,读时速度要加快,力度要增强,“法兰西万岁”要一字一顿,铿锵有力,以表达韩麦尔激昂的爱国热忱。最后一节“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在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这时须读的轻松而缓,末句课按三个节断开,每一个音节均应有气无力地细声拖读,以传达韩麦尔先生力不能支,口不忍言的手势含义。于是,学生就会进入角色,体会出韩麦尔先生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体会出作者悲壮的情感。
四、品析语言,体味情感
文章不是无情物,语言有时比形象更具感染力,在语言的激发下,人们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将这种情感和表象进行扩展和生化,以达到最佳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深入品味文章中优美的语言,感悟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以加强对情感的体验。如朱自清的散文《春》中“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下成千上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还眨呀眨的。”春天的景象在朱自清的笔下形神毕现,恰似一幅清丽明朗的水彩画。这幅画远可见斑斓的花色,近可闻低吟的蜜蜂,上有翻飞的彩蝶,下有眨眼的野花。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大地回春,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与作者对春天的美好感受和喜爱之情产生共鸣。再如鲁迅的《故乡》中“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正说明这老屋难免易主的原因。”抓住“枯草”“断茎”“抖”这几个词,让学生想象一下这些词语蕴含的情味,领悟到这些平实的语言中表现了故乡衰败不堪的景象,体现主人公回故乡的悲凉心情。
五、因材施教,捕捉激情
不同的课文蕴含不同的思想情感。有的激昂,有的低沉;有的欢喜,有的凄凉。教师须用自己丰富的情感体验,通过神态、表情、语言、动作等因素表达出来,把不同的文章所蕴含的不同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潜移给学生。如学习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这篇课文,教者可以首先介绍写作背景,以激起学生对国民党反动派镇压爱国民主运动的愤怒之情,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后进行模拟讲演,即以闻一多先生当时的身份出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浅议.doc
- 初中数学课教学时间科学划分.doc
- 初中数学问题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管窥.doc
- 初中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探索及探究.doc
- 初中数学问题结构性变式教学实践探究.doc
- 初中数学阅读理解题解题能力培养.doc
- 初中文言文教学应立足语感培养.doc
- 初中文言文教学要重视诵读.doc
- 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分析及方法转变.doc
- 初中新目标英语词汇教学探究.doc
-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1).pdf
- 天津市河东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pdf
- 期末测试卷六(试卷)(含答案)2024-2025学年六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pdf
- 期末复习提升练习卷(含答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pdf
-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pdf
- 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生物试题(无答案).pdf
- 陕西省榆林市高新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 生物试题(含答案).pdf
- 山东省聊城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地理试题(无答案 ).pdf
- 河北省保定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政治试题(含答案).pdf
- 四川省凉山州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统一检测数学试题(含部分答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