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咏物以写人 借物以抒情
咏物以写人 借物以抒情咏物诗是古代诗词的一大类别,在中国古代文学传统中原远流长。特指那些以客观的“物”为集中描写对象并在描写中抒怀兴感的诗歌。咏物诗的特点是“不粘不脱”,即既紧扣所咏之物的具体特点,又在其中有所寄寓。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到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情志。
刘熙载《艺概》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也就是说,咏物诗词往往是诗人将自己的形象、情感倾注在客观物象中,借助物象来表现自己的心态、情志、爱憎,把物人化,咏物以写人、借物以抒情。我们不妨来看一下唐代三首著名的咏蝉诗:
其一虞世南《蝉》
垂矮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笔下的蝉:矮儿长垂,居高位,饮清露,声清远播。
其二骆宾王
《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骆宾王笔下的蝉:身处深秋,露重风多,虽然竭力鸣唱,其声音也只能是低沉并易沉寂的。
其三李商隐
《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李商隐笔下的蝉:栖居高树,吸风饮露,故而饥饿难饱,苦吟至五更声竭仍无人同情,只是徒劳。
为什么同样是蝉,同居高树、吸风饮露、高声鸣唱,却或清高声远、或低沉压抑、或苦楚哀怨而截然不同呢?作者的气质、地位、遭遇不同也。虞世南乃初庸宰相,时人称赞他的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诗人笔下的“蝉”,就是他自我意识的表露。而骆宾王当时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政见不合,触怒了武则天,遭到诬陷,以莫须有的贪赃罪名下狱。其诗是他在狱中听蝉鸣有感而作。全诗虽写蝉声,却处处浸透着一种低沉、压抑的情绪。至于李商隐一生困扰在牛、李党争之中,虽有“欲回天地”的雄心,可惜“运与愿违”,为人清高,仕途困顿,生活清贫。其诗借与蝉对话的形式咏物起兴,兴之所至充溢着作者的情思,那忧郁感伤的调子、感叹个人的沦落、世道衰败的情绪正是位卑寄人篱下的苦楚。难怪有人评价说:“虞世南是清明人谈论真理,骆宾王是患难之人诉说隐痛,而李商隐则是不满现实的牢骚话。”三位诗人同是写蝉,我们看到的却是三位诗人各自的影子,寄托了各人不同的思想情感、理想志趣,构成了不同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
既然咏物诗词是通过对独特的事物的描摹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的,那么鉴赏就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体物,欣赏作者对于所咪之物特点的描摹和刘画,即意象分析
咏物诗首先要写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等等,追求贴切逼真;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这就要求我们在欣赏诗词时首先从文本出发准确把握诗词中所塑造的客观物象。如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住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词人在下阕塑造了“孤鸿”的形象,欣赏时要注意词作对“孤鸿”意象的描摹:其所处环境即上阕的“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显然是夜深人静时极微小的一点光亮变化;其动作为“惊起”“回头”“拣”“不肯栖”,只得归宿于寂冷的沙洲;其心境(当然是词人的揣度)“有恨无人省”。据此进一步对“孤鸿”这一意象概括为:惊恐不安,异常警惕,心怀幽怨,孤独寂寞之艺术形象。
2、移情,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咏物以写人,借物以抒情,鉴赏的第二步就是由物到人,由实到虚,体悟其精神品格,求其“神”,即“不滞于物”。咏物诗既是托物言志,就要表达自己寄托的感情。苏轼笔下“惊恐不安,异常警惕,心怀幽怨,孤独寂寞”的孤鸿不正是苏轼被贬黄州“幽约怨悱不能自言”的自我写照吗?同样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然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而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用心体味。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咏物诗都含有作者明确的寄托,但不管有没有寄托,一首好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或深或浅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鉴赏诗词一定要了解一些诗人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适当了解诗人所处时代的风貌,这有助于准确把握诗歌内容及思想感情。孟子曰:“颂其诗,读起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也就是知人论世。
3、分析咪物诗的表达技巧
咏物诗词在整体构思上经常用到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象征、比兴等表达技巧。如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一首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口风琴初级教学实践体会.doc
- 古代传记助读及训练一篇.doc
- 古代叙事散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doc
- 古代叙事散文阅读之概括要点.doc
- 古代文学课探究型作业设计.doc
- 古代日本人丧葬习俗及灵魂观.doc
- 古代汉语常识之一词多义.doc
- 古代汉语常识之倒装句_0.doc
- 古代汉语常识之古今异义.doc
- 古代汉语常识之固定结构.doc
- 基于人工智能教育平台的移动应用开发,探讨跨平台兼容性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生物实验: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机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信息技术行业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研究及政策建议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人工智能视角下区域教育评价改革:利益相关者互动与政策支持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6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与土地资源化利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音乐与美术教师跨学科协作模式构建: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教学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航空航天3D打印技术对航空器装配工艺的创新与效率提升》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教育扶贫精准化策略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区域教育中的应用与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政务电子档案管理中的数据完整性保障与优化》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中医护理情志疗法对癌症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提升的长期追踪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