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以诗为魂 诗传画外境.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画以诗为魂 诗传画外境

画以诗为魂 诗传画外境文学艺术的鉴赏是重要的审美活动,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中规定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要让学生通过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近几年各地高考语言表达题因命题载体不断花样翻新而引人注目,成为高考命题改革试验田中绽放的一朵朵奇葩。以“画面意境”为载体的语言表达题将《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审美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结合考查,视角独到,让人耳目一新。画以诗为魂,诗传画外境,意境作为我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艺术创作、欣赏、品评和审美的重要标准。它是艺术的灵魂,是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外师造化”与“中得心源”碰撞的结晶。 一、根据画境转换文字 诗用抽象的文字、洗练的语言抒情表意,画用形象的造型、酣畅的笔墨绘形写神,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从而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 [创新示例](江苏省南京市调研试题)丰子恺先生的漫画用笔简洁,平淡中有无限的韵味。请根据所给的这幅漫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以“人散后”开头,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分别描绘出“闲适”“凄清”的两种画面意境。各40字左右。 (1)”闲适”:人散后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凄清”:人散后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闲适”:人散后,清雅的房舍里,剩一道芦帘,一张小桌,一把壶,几只杯,帘外是一弯新月,共一水天色,若有若无间,有茶香袅袅,琴声泠泠。(2)“凄清”:人散后,冷清登场。残月一钩,钩起了芦帘一卷,月辉清冷,似有说不尽的落寞惆怅。晚风带着寒意,吹凉了茶水,吹散了欢娱。 二、根据画境进行素描 唐诗素描以诗歌为载体,通过准确理解诗歌内涵,把握诗歌感情基调,用自由活泼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营造优美的意境,描写具体可感、极富感染力的形象,使诗歌具体化、形象化。 [创新示例](湖北省八校联考试题)苏轼评价王维的诗画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请根据王维《山中》一诗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而作的画的画境,运用合理的想象进行素描,描绘其所表现的画面,60字左右。 [参考答案]①天寒水浅,山溪变成涓涓细流,露出粼粼白石,特别清浅可爱。在丛林中,零星地点缀几片红叶。②荆溪如一块越扯越长的银飘带,涓涓细流轻轻弹奏着石头的琴键,一路吟唱,几片枫叶昂起红扑扑的脸,如长夜里的火把照亮了整个季节。 三、根据画境猜测诗句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合璧,展现着我国民族传统的造型艺术与语言艺术两者妙合无垠、浑然天成所特有的魅力。正缘于此,高考命题人有时提供一幅名家名作,要求考生一揣摩与画境相符的诗作。 [创新示例](台湾高考国文科试题)1959年,潘天寿画了一幅“诚斋诗意”(如右图)。诚斋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别号,下列杨万里所作七绝符合画境的选项是( ) A 《诚斋》:浯溪见了紫岩回,独笑春风尽放怀。谩向世人谈昨梦,便来唤我作诚斋。 B 《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C 《晓坐荷桥》:四叶青苹点绿池,千重翠盖护红衣。蜻蜓空里元无见,只见波间仰面飞。 D 《秋凉晚步》: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参考答案]绘画是瞬间的艺术,杨万里的诗极富生活气息,善于以小见大,从细节的美丽中咀嚼出自然与人生的哲理,正所谓“一粒沙中见世界”。画面上一只红蜻蜓立在新抽出的荷叶上,几枝苇草迎风摇曳。水面上聚散有致地点缀着浮荷。这幅画空白处即是无边浩渺的水面,在这水面的小角落里却藏着勃勃生机,而且静谧、安详、纯洁。流逝的时间随着飞动的蜻蜓的驻足而凝固了,诗意却悄然从心头涌起……画家在画面上用隶书写下“诚斋诗意”四个字,这是“谜面”。“谜底”应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A项未涉及画面内容,C项“蜻蜒波间仰面飞”与画面不符,D项描述的是残荷的特征。 四、根据画境拟写标题 给画拟题要仔细审读画面,观察画面的构成要素。审读漫画的过程就是对漫画中人、景、物等信息点的认知过程,是对画面信息的初步感知阶段。它需要考生具有相关的文化积淀。 [创新示例](清华大学附中高三模拟试题)根据右边这幅写意画画面的内容意境,为它拟一个标题,说说你命名的理由,要求准确传神地表达出漫画的意蕴。 [参考答案]首先看画面构成要素,画面中有人做仰视状,有并不圆满的月亮(缺月、残月),有点点梧桐,由此想到苏轼的《卜算子》词:“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因此可拟题“缺月挂疏桐”。 五、根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