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秉承诵读传统 提高语文素养
秉承诵读传统 提高语文素养【摘要】 针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立足语文教学的自身特点,本文提出,秉承诵读传统,提高语文素养。这主要基于四点认识:①诵读法是千年来汉语教学中的优良传统。②诵读法是最能体现汉语言阅读教学特色的教学方法。③诵读法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关键。④诵读法是许多语文教育界的精英分子的钟爱。
【关键词】 诵读;汉语言语音特色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37-02
常记起鲁迅先生在他的散文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寿镜吾老先生读书的一段描写,他(寿镜吾老先生)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我想,这就是我国历来推崇的古老的“诵读法”的魅力吧。
时至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当形形色色的教学新法铺天盖地地向我们袭来之时,不少人却误解了新课标,一味地在创新性、合作性、开放性等方面大做文章,而不顾母语的自身特点和语文教学的基本要领――诵读,错误地认为唯有在创新、合作和开放等方面下工夫,才是执行新课改,落实新课标。尤其是一些范围较大的公开课,其刻意求“新”的痕迹更是明显。有些执教老师为了显示自己教育手段之“新颖”,一会儿辩论赛开赛,一会儿课本剧演出,一会儿播音乐,一会儿放图象,活象语文课上的“川剧变脸表演”。一堂课下来,只感觉表面上的花里胡哨、热热闹闹,其精髓却不得而知,学生读课文依然结结巴巴,丢三落四。钱梦龙老先生痛心地称之为“语文教学上的 失魂落魄现象,要为之招魂”。而“招魂“之根本方法还是“诵读”。因此,我认为,走出重视默看轻视诵读、重视理解轻视品味、重视无声思索轻视有声体验之误区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的职责。
在此,我要向所有的语文老师呐喊一声:秉承诵读传统,提高语文素养。这是基于以下几点认识:
1 诵读法是千年来汉语教学中的优良传统
关于诵读,我国古代的贤达们有过许许多多的精辟阐述。“口舌成疮”(唐?白居易语)的亲身实践反映了古人读书的认真与刻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语)以及“每读书必熟读乃已,尝言,人读书不至千遍终于无益”(元?侯均语)的切身感受说明了古人早就懂得了多读熟读的意义;更有如“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在千百年的流传中早已被公认为至理名言的诗句也不计其数;还有“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尔自知”(宋?苏东坡语)的神奇效果更是说明了诵读法的无与伦比的功效。几千年来,在诵读法的教育下涌现了成千上万的文学家,如李白、杜甫、欧阳修、王安石、罗贯中、曹雪芹,直至鲁迅、郭沫若……足见这种教学法具有千秋万世的生命力。在倡导培养人才的今天,我们有什么理由抛弃诵读法这一实践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呢?
2 诵读法是最能体现汉语言特色的教学方法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那种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娓娓道来、时而扣人心弦、时而优美和谐的美读吟诵更能达到人心与文心交融的效果。它能将平面的文字立体化,无声的文字有声化,使得读者与作者乃至与作品的主人公在思想上融合,在感情上相通,产生共鸣的艺术效果,真正实现人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主体的独特感受、独特体验,也可以在诵读中充分获得。况且文章的情感和韵味、气势和神采以及韵味美和节奏感等等,不经过反复诵读一般是难以体会到它的美妙之处的。
如《诗经.小雅.采薇》中的一节诗:“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先看“昔”、“今”两个时间副词。“昔”音从合并的两齿之间向外发出,且带拖延音,与“昔”之过去或历史的悠长历久之义相吻合;“今”由短而清的前鼻音发出,且驻留于口腔而不外延,恰似“今”之现在时和短暂的意义。再看“往”、“来”两个动词。“往”发音时口型由嘬而微闭再渐渐张开,气息随之一拥而出,似门由闭而开,人从屋内走出离去;“来”发音时口型预先张开,舌尖离开上颚而下落,并稍稍往后(回)抽动,恰似将门打开,人从门外走进屋内。再看“杨柳”两个名词。“杨”发音洪亮且用上声,正如杨树高大挺拔的形象;“柳”发音清澈宛转细腻,正如垂柳的柔条细枝。至于“依依”、“霏霏”。前者发音时舌尖紧抵合并的双齿,气息往外流而受阻,只能发出细细的声音,好象两人互相依恋,不得不离,但感情难舍的情形。后者发音时由上齿抵下唇继而在气息的暴破中抬升,发出虚而飘的声音,正如细雨迷朦、雪花飞扬的情形。
3 诵读法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关键
语文教学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训练语感最根本、最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四川成都传媒集团人力资源服务中心招聘招商经理等岗位9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年成都传媒集团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年应急管理普法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完整版).docx
- EN 45545-5-2013-防火标准文档.doc VIP
- (人美2024版)美术二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新教材).docx
-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课后答案.docx
- 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docx VIP
- 2025年成都传媒集团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系统仿真设计.doc VIP
- 建筑专业土木工程词汇及术语--中英文对照.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