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议论文中“事”及“理”
议论文中“事”及“理”高考作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的开放性给了考生更为广阔的写作空间,但也使一些教师在写作教学中放松了对学生的要求,总是习惯从“主题、结构、语言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久而久之,学生写“应试八股”就成了条件反射。这些文章千篇一律――提出观点,举几个例子,来几个排比和引用,首尾照应,反反复复“点”题,成了学生写作的固定套路,也成了教师衡量学生作文好坏的标准。
结合多年的作文指导实践,我认为议论文写作中“叙事”和“析理”的有机结合,是写好议论文的关键。“事”与“理”怎样结合,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做简要分析。
一、“事”为“理”叙
学生的作文中经常会出现举例子不分析或者“举例”与“分析”不相融的现象。举例不分析,就失去了举例的意义,不能有力地支撑作者的观点;举了例子而胡乱地分析,“驴唇不对马嘴”,会让人如坠五里云雾,难得要领。
一位同学在《选择与放弃》文中举了下面的例子: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聪明的农夫知道老鼠会来偷吃仓库里的粮食,事先设了一个可以让老鼠空腹进去的小洞,老鼠吃饱了就钻不出来,到时就可以“瓮中捉鳖”。老鼠不知道农夫的计谋,便一狠心饿了两天,顺利地钻入粮仓,而当它美餐一顿后却怎么也钻不出来了。幸运的是农夫后来疏忽了,老鼠饿了两天才得以钻出小洞,逃之夭夭。
紧接着,他写道:
生活中无时无刻不需要选择,做任何事成功与否,也许就在一念之间。选择与放弃要从长远角度来看待,并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衡量利弊得失后再作出抉择。
该生在进行“理”的分析时,一点儿没联系事例,让读者不知道那个“事例”为什么要放在那里,其目的是什么。对此,我猜想,习作者大概认为,老鼠是否进入那个农夫预设的洞大概是老鼠的选择,而老鼠吃了粮食出不来则是它对自己的实际情况估计不足,如果这是一只聪明的老鼠,就不会进洞了,那么就产生了面对诱惑的“放弃”。或许,习作者知道,老鼠只知眼前“空腹进得去”,却不知 “饱腹出不来”,是知近不见远的短视。但得说出来呀,不能让阅卷者猜哑谜呀!
要知道,在考场作文或者文学作品中,议论文和诗歌、散文是不一样的,议论文要用严密的论述来表明严密的思维,不能依靠读者的想象来完成阅读。
二、“理”从“事”析
给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很多属于“叙事”类型,虽然作文要求中明明写着“立意自定”,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即必须把握材料的某一侧面,或把握材料的中心,从而引出自己的观点。所以,写作前一定要看清楚写作的具体要求。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表达交流”单元“缘事析理”的“写作练习”第五题给了这样一段材料:
孔子的一个学生看到一个孩子掉到水流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地跳下去把他救起来,孩子的父亲送他一头牛表示感谢,他高兴地接受了,大家议论纷纷,认为他太贪心。孔子却对他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春秋时期鲁国有一条规定,鲁国人到国外旅行,凡是看见在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先垫钱把他赎回来,回国后再到政府去报账。孔子的一个学生赎人后却没有去报账,人们夸他品格高尚。孔子却严厉地批评他,说他的行为将使更多人不愿去将沦为外国奴隶的本国人赎回来,因为人们假如垫钱赎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受损失,而报账则说明自己的品格不如他,于是以后只好假装没有看见。
作文要求是: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其含意作文。
一位同学的《把握好抉择点的“双刃剑”至关重要》一文开头:
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所起的作用或者产生的影响都如一把“双刃剑”,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因此一定要处理好两方面的关系。
很明显,这样的立意有些偏题。作文要求中提到“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虽然救人该不该收谢礼或“报销”这个事情的确存在“两面性”,但如果认真分析材料,会发现材料的“含意”是支持孔子,否定“人们”。通过追问孔子对两个学生的态度为何与大多数人们的认识相“悖”,就会得出恰当的结论,如“接受奖赏能鼓励更多的人见义勇为,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三、谨防“事”长“理”短
在话题作文中,常常见到将某一人物的事例叙述得很详细,几乎占整篇文章2/3以上的现象,而“分析道理”的时候又草草结束,甚至没有分析,我把这种现象称为“事长理短”。
请看一篇作文的开头:
愿景,人们向往的前景。好似三月的春风,将希望播种,把生命唤醒;好似冬日的阳光,付出在左,成功在右;好似母亲的鼓励,点燃信念的火把,向目标迈进。很多时候我们会坐下来冷静地想想,自己的前方会是怎样的,而自己又应该如何去做。前人的伟大功绩,为我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