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闲暇教育对中学生自我同一性培养.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闲暇教育对中学生自我同一性培养

论闲暇教育对中学生自我同一性培养摘 要:中学生一直被认为是个体开始探索并努力寻求符合自我的发展方向的群体,但同时又是个体极为脆弱、容易受伤的群体,所以自我同一性的形成被认为是中学生发展的最主要课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拥有了更多的闲暇,同时,中学生的闲暇也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日益增多。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中学生的闲暇教育来培养中学生的自我同一性,通过闲暇教育使其形成正确的闲暇价值观,提高心理免疫力,引导和帮助发展自我意识,从而为自我同一性的培养奠定的基础,能够使中学生能够更加健康地生活和学习。 关键词:闲暇教育;中学生;自我同一性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1-0047-02 自从我国1995年5月1日开始实行每周两天休息日的制度,学生每年在校学习时间减少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闲暇时间会越来越多。因此,学生的学习负担相对减轻,闲暇时间的增多,使中学生能够利用闲暇时间充分自由的发展。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学生此时正处在自我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阶段,而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中学生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性或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这一阶段的危机是角色混乱,如果中学生不能整合这些方面和各种选择,或者他们根本无法在其中进行选择,就会导致角色混乱,从而引发一些心理问题。正是在这种严重的现实面前,中学生闲暇教育研究逐渐引起了人们关注和重视,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实施闲暇教育来培养中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引导他们健康地发展。 一、闲暇与闲暇教育及同一性理论概念辨析 (一)闲暇的内涵。关于闲暇,不同的时代从不同的角度都会有不同的理解。《现代汉语词典》对闲暇的解释是“空闲”、“闲工夫”、即是“没有事情要做的时间”或“没有事的时候”[1]。这是人们关于闲暇最基础的理解。我们认为,关于闲暇,可以从两个维度来加以界定,既可以从量的角度来定义,也可以从质的角度来定义。按照量的定义,即是我们所指的闲暇时间;按照质的定义,强调的是作为活动的闲暇的个体本质特征,它包括个体的生活方式、内心态度和心理状态。[2] 1.闲暇时间 关于闲暇时间的界定,我们选用庞桂美在《闲暇教育论》中提及的瑞典教育家托尔斯泰时间的界定:“按照量的定义,闲暇就是指所有规定的其他基本要求,诸如应付工作和睡眠、社会义务和社会约束以外,个体的一段自由的、无责任的或娱乐性的时间。”[3]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理解的闲暇大体包括学习、看报纸杂志、看电视、听广播、户内户外活动、无事休息等等,英美等国的社会学家们把上述活动概括成四大项:“娱乐”、“休息”、“学习”、“交往”。 2.闲暇活动 闲暇不仅仅是一个时间范畴,也是一个活动范畴,在闲暇时间里,总会有一些活动,而这些活动就是闲暇活动。闲暇活动是指个体在闲暇时间里所从事的所有自由、自主和自决的活动。[4]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闲暇包括使人身心愉悦的活动、自由地发展个人才能的活动、陶冶性情的活动等等。 (二)闲暇教育的内涵。美国是20世纪以来较早开展闲暇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国家,1918年的全美教育协会就把闲暇教育列入中等教育目标中。20世纪60年代,美国出版了许多关于闲暇和闲暇教育的著作,其中关于闲暇教育的解释也有很多,其中有: 一次帮助人们提高闲暇生活质量的全面的社会运动。 帮助人们认识和确定自己的闲暇价值观念、闲暇态度和闲暇目标的一个过程。 帮助人们在闲暇生活方面做到自我决断、自我充实和积极进取的一个途径。 ……[5] 20世纪80年代,我国教育理论界才开始关注闲暇教育,我国学者们参照国外学者的研究以及自己的理解,归纳了三种不同的理解,但是都不全面,不能兼顾闲暇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因此,《闲暇教育论》中把闲暇教育定义为:“闲暇教育是指通过传授闲暇知识、技能和技巧,帮助人们确立科学的闲暇价值观,有价值地利用闲暇时间,提高闲暇生活质量,促进个性全面发展的终生的、连续的教育活动。”[6] (三)同一性理论。“埃里克森认为,人的一生分为八个既相互联系又各不相同的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中都存在着某种危机或冲突,这些危机或冲突是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随着个体生理的成熟和社会任务的改变而相继出现的,是每一个发展阶段的标志。”[7]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为不同年龄阶段的教育提供了教育内容的理论依据,由于任何一阶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人的发展带来终生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按照埃里克森划分的不同阶段对人进行相应的教育。中学阶段正是中学生开始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教师要始终给学生有关其自身状况的真实信息,以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确定合理的、适当的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是埃里克森的自我心理学理论中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