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荆轲刺秦王》教学.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说说《荆轲刺秦王》教学

说说《荆轲刺秦王》教学一、说教材 (一)文本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荆轲刺秦王》是战国策的名篇。在“新课标”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被选人人教版教材必修一第二单元。荆轲刺秦王一节,是古代中国勇敢行为和清洁精神的集大成。那一幅永不磨灭的画面,已经定格在我们的记忆中,感动着、哺育着一代代的中国人。学好这篇文章,可以感受荆轲这一悲剧英雄的人格魅力,还可以利用古今视界差异,激发学生读出新意,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性,培养学生用辩证思维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三维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1、知识与技能 ①进一步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培养文言断句和翻译的能力。 ②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 依据:课标指出“阅读浅近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中举一反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设疑、自主探究、合作解决,培养学生的能力。 依据:目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高一教学就是在初中对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思想内容,学习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依据:“理解和评价古代文学作品的方法论的要求:历史眼光与现代观念的统一。”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依据 重点: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如何看待荆轲刺秦王这一事件。 依据:学生认知能力尚浅,有可能会在这个问题的看法上存在偏颇,无法清楚地认识到刺秦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及有机整合 利用影视资源,通过多媒体进行演示。播放陈凯歌导演执导的《刺秦》中的精彩片段。 语文新课程提出应把教科书变成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内容,赋予教科书内容以生命的活力。因此,教师应创设一种情景,通过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用具体可感的生动的载体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 二、说学法 (一)学情分析 由于“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脍炙人口,没有一个中国人不知道那支慷慨的歌。学生已经习惯接受传统赞赏荆轲的观点,甚至形成思维定势,因此作为老师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作品,形成个性化的认识。 (二)心理调节的方法分析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难题,学生对此往往不感兴趣。老师文言常识的教学要少而精,点到即可,重在提高学生古文能力。学习最好的动机是来自对文本的兴趣。 (三)知识建构的方法指导 “新课标”旨在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设计: 1、朗读法――只有反复读才能让学生领会作者的情感。 2、探究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 三、说教法 朗读法、提问法、讨论法。 依据:对于教师的作用,“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既是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要发挥课堂的主导作用,但不能代替学生(学习主体)的独立思考。因此,这堂课将借助多媒体的手段,运用朗读法、启发探究法,启发学生思考、探究,期望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豪情是后世无法攀爬的“喜马拉雅”。斗转星移,千百年来,无论面对来自域外的民族压迫还是域内的阶级斗争,《易水歌》已成为人们心中挥之不去的捍卫自由的千古绝唱。司马迁在《史记“名垂后世”。陶潜称其,“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为什么前人会对他作出如此高的评价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荆轲刺秦王》那段往事。 1、通过学生自己收集到的资料来了解《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编辑的一部重要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经刘向整理,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其内容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2、了解本文的背景。让学生结合学过的历史知识来谈一谈。 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当时,秦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赵,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当初,燕王为了结好于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为人质。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 2年逃回燕国。为抵抗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