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8年第2期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No.2.2008年
(总第60期) Journal of Z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Nat.Sci.) General No.60
文章编号:1008-7826(2008)02-0095-04
紫球藻多糖的分离纯化及抗菌活性
陈晓清 ,郑 怡2,林雄平3,许柑叶2
(1.漳州师范学院 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福建 漳州 363000;2.福建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3.宁德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生物系,福建 宁德352100)
摘 要:从紫球藻中提取的水溶性粗多糖,用Sevage法脱蛋白后,经DEAE-纤维素52柱层析可得到纯品.利
用圆形纸片法对紫球藻多糖提取物进行了抑茵实验.结果表明,紫球藻多糖提取物对稻瘟病病原茵和赤皮病病原
茵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抗细菌活性与抗真菌活性没有明显差别,对稻瘟病病原茵的最小抑茵浓度为6.25 mg/mL.
关键词:紫球藻 ;多糖 ;纯化 ;抗菌活性
中图分类号: Q949.29 2.1 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紫球藻 (eorphyridium cruentum)是一种比较原始的、红藻门中唯一的单细胞类群,具有独特的物理特
征,其胞外粘鞘层和胞内富含大量的可溶性多糖,多糖的产量和质量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在适宜条件下,
紫球藻多糖产量可达到生物量的50%左右….已有的研究表明,紫球藻多糖具有多方面的应用价值:如可
做为胶体稳定剂 (粘合剂、乳化剂、增稠剂等)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纺织、印染、冶金、石油
等行业n];具有抗病毒活性口0],是开发抗病毒药物的良好候选物;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减少癌症发病
危险的活性,在医药和保健品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4].但对于紫球藻多糖的抗菌活性尤其是抗动植物
病原菌的活性,国内目前较少文献报道.本文从紫球藻中提取多糖并进行分离纯化,对其抗菌活性进行了
初步研究,以期为今后开发与利用抗菌药物提供有用的资料.
2 材料与方法
2.1材料
2.1.1实验藻种:紫球藻藻种来自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采用KOCH培养基I5J进行振荡培养,培养
的光强为30001ux,光暗周期为12h/12h,培养温度为25℃~30℃,取对数期 (培养lOd后)的培养物,
离心洗涤,收集藻泥,恒温干燥,4~C保存备用.
2.1.2实验菌种:受试菌包括9种细菌和7种真菌,其中革兰氏阳性菌有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Cohn,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rlococcus aureus Roenbach,藤黄八叠球菌Sarcina lutea Schroeter,甘薯薯
瘟病原菌 Fasarium oxyssporam(植物病原菌);革兰氏阴性菌有大肠杆菌 Escherichia coli Castellani et
Chalmers,普通变形杆菌Proteas valgaris Hauser.鱼类病病原菌有烂尾病病原菌Aeromonas sobria,赤皮
病病原菌Pseudomonasfluorecens,肠炎病病原菌Ameromonaspunctata(鱼类病病原菌).真菌有啤酒酵
母 Saccharomyces carlsbergengensis Hansen,中华根霉Rhizopus chinensis Saito,产黄青霉Penici um
chrysogenum Thom,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V.Tiegh(植物病原菌),玉米大斑病菌Helminthos porium
turcicum Pass(植物病原菌),稻瘟病菌Piricularia oryzae Cav(植物病原菌),甘蔗黑穗病病原菌Ustilagu
Scitaminea Sydow(植物病原菌).菌种均来自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实验室和福建农林大学
植保系 (植物病原菌)及中科院水生研究所 (鱼类病病原菌).
2.1.3培养基:培养细菌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真菌用马铃薯培养基,培养烂尾病病原菌用粘细
菌培养基,培养赤皮病病原菌与肠炎病病原菌用普通培养基.
2.2方法
2.2.1多糖的提取 与分离纯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