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与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文与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供水水文地质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供水水文地质学 课程编码 060513107 英文名称 water supply hydrogeology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课程 学分数 2 开课学期 第五学期 总学时及其分配 总学时 讲课 实验 上机 其它 机动 32 32 适用专业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 二、课程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为给水排水专业学生开设、介绍以地下水为供水水源的基础知识的一门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质基础、地下水储存与循环、地下水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地下水的运动特征的基本理论、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方法、地下水污染评价和治理的新理论等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给排水专业的学生可以更清晰地从宏观系统的角度掌握地下水系统,有助于对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管理。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与给排水专业主干课程《取水工程》联系紧密,为进一步学习和深入了解《取水工程》打下基础,后续课程《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进一步从水资源系统的角度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开发利用加以评述。 四、教学内容、重点、教学进度、学时分配 (一) 第一章 地质基础知识(6学时) 主要内容: 地球的构造与形态 矿物与岩石 岩层的地质时代 地质构造 本章重点: 地球岩石圈的构造,岩石和矿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不同种类岩石的形成、特征、物理化学成分;地质构造学的内容:地壳运动、岩石产状的概念、岩层的接触关系、三种典型的地质构造:褶曲、断层、裂隙 本章难点: 了解水文地质学与地质学与水文学之间的联系,理解地球岩石圈的构造、岩石和矿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不同种类岩石的形成、特征、物理化学成分;了解人们确定地球年龄的历史过程,从而学习岩层的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重点掌握和理解地质构造学的内容:地壳运动、岩石产状的概念、岩层的接触关系、三种典型的地质构造:褶曲、断层、裂隙。 (二) 第二章 地下水的储存与循环(4学时) 主要内容: 地下水的储存与岩石的水理性质 含水层和隔水层 地下水的类型 地下水的循环 本章重点: 赋存地下水的岩石空间,岩石的水理性质,地下水的赋存形式;构成含水层的基本条件;地下水的类型:埋藏特点、形成条件、水位线图; 本章要求: 理解赋存地下水的岩石空间,岩石水理性质,地下水的赋存形式;掌握构成含水层的基本条件,掌握地下水的类型:埋藏特点、形成条件、水位线图;了解地下水的循环:补给、排泄 (三) 第三章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2学时) 主要内容: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与演变 不同环境地下水化学特征与人类生存的关系 本章重点: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地下水在运动过程中的各种作用 本章要求: 理解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的形成原因,掌握按化学成份分类的方法;掌握地下水在运动过程中的各种作用,了解地下水中化学成分天然分布不均匀对人体的影响,以及地下水污染及其与人类生存的关系 (四) 第四章 地下水的运动(6学时) 主要内容: 地下水运动的特征及其基本规律 地下水流向井的稳定运动 地下水流向井的非稳定运动 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 本章重点: 地下水运动的特点、地下水运动的规律; 地下水流向潜水完整井的裘布衣公式和地下水流向承压水水完整井的裘布衣公式; 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 本章要求: 掌握地下水运动的特点以及地下水运动的规律,了解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基本类型,理解并掌握地下水流向潜水完整井的裘布衣公式推导过程和地下水流向承压水水完整井的裘布衣公式推导过程;理解泰斯公式的内容和应用,了解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 (五) 第五章 不同地貌区地下水的分布特征(4学时) 主要内容: 河谷平原区的地下水 山前倾斜平原区的地下水 黄土地区、沙漠地区、湖泊沉淀地区、冰川堆积地区、滨海岛屿地区的地下水 山区丘陵区的地下水 岩溶地区的地下水 本章重点: 河谷平原区的地下水、山前倾斜平原区的地下水、山区丘陵区的地下水、岩溶地区的地下水的分布特性 本章要求: 掌握不同地貌的地下水含水介质的情况和对应地下水的分布状况; (六) 第六章 供水水质评价(2学时) 主要内容: 水质指标与水质分类 饮用水水质评价 饮用天然矿泉水水质评价 工业用水水质评价 农田灌溉用水水质评价 本章重点: 工业用水水质评价 本章要求: 了解水质指标、水质分类的方法;理解饮用水和天然矿泉水水质评价的内容;重点掌握工业用水水质评价,了解农田灌溉用水水质评价的内容和指标体系 (七) 第七章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4学时)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七节 地下水资源评价 本章重点: 地下水资源评价的方法 本章要求: 了解水文地质勘察的内容。理解地下水资源的分类体系、地下水资源的补给量和储存量的计算;掌握几种地下水资源允许开采量的评价方法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