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二地理每周一题练习29班级姓名座号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高二地理每周一题练习(29)
班级 姓名 座号 2.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30分)
材料一,下图是“美洲大陆略图”,美洲大陆西部有世界上最长的科迪勒拉山系,它像一堵墙壁阻隔了东西水汽交换,M、N、L位于三个不同的板块,晨昏线XY和赤道的夹角为70°。
材料二 下面表格是西海岸6个城市1、2月和7、8月降水资料(单位:mm)城市温哥华旧金山阿卡普尔科拉孔科迪亚利马圣地亚哥1、2月降水量272
190
10
1020
1.2
1.2
7、8月降水量175
21
522
121
2.5
138
(1)结合上图,根据板块构造理论,简述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形成的原因,说明该山系高度的变化趋势。(6分)
(2)若XY为晨线,简述该季节旧金山和圣地亚哥的气候特征。(4分)
(3)指出西海岸6个城市中全年降水量最少的城市名称,并说明其降水少的形成原因。(6分)
(4)写出图中E、F两地自然带的名称,它们的分布体现了什么地域分异规律。(6分)
(5)简述F自然带的成因(6分)
每周一题练习(29)
答案:
(1)科迪勒拉山系形成的原因是由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而形成的;趋势是继续升高(6分)
(2)旧金山温和多雨 圣地亚哥高温少雨 (4分)
(3)利马 受东南信风(离岸风)和沿海受秘鲁寒流的影响,形成沙漠气候,干燥少雨(6
(4)E热带雨林带 F温带荒漠带 非地带性(6分)
(5)F处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安第斯山阻挡了西风从海洋带来的水汽,又受寒流的影响降水量少,形成温带荒漠带。(6分)
【解析】
(1)根据板块构造运动的特点: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会形成巨大山脉,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撞,大陆板块受到挤压上拱,隆起形成岛弧和海岸山脉,海拔不断升高;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根据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的位置,结合板块构造,可知科迪勒拉山系处于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即科迪勒拉山系形成的原因是由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而形成的;且山系高度变化趋势是继续升高。
(2)根据地球运动的特点,晨线以东为昼半球,晨线以西为夜半球;题意XY为晨线,可知XY以东为昼半球,XY以西为夜半球,结合图示,可看出北极处于极夜,由此可判断北半球昼短夜长,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为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旧金山和圣地亚哥都位于纬度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旧金山位于北半球,可知此时旧金山(冬季)的气候特点是温和多雨;而圣地亚哥位于南半球,此时为南半球的夏季,可判断此时圣地亚哥的气候特征是高温少雨。
(3)气候、地形和洋流影响降水量,根据利马所处的位置,可知利马位于东南信风带(由陆吹向海),且位于沿海地区受秘鲁寒流影响,寒流起到降温减湿作用,致使该地形成沙漠气候,全年干燥少雨;根据温哥华的位置(纬度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可判断温哥华位于盛行西风带,且受阿拉斯加暖流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降水丰富;根据阿卡普尔科的位置,可判断阿卡普尔科处于赤道低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的交替控制下,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分明,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形成湿季,降水较多,受信风控制时,形成干季;拉孔科迪亚是南美洲厄瓜多尔太平洋沿岸的赤道城市,气候介于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之间,更接近热带草原的干湿季特征,但降水总量很大;根据圣地亚哥的位置,圣地亚哥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和多雨;总体比较,图示西海岸6个城市中,全年降水量最少的城市是利马。
(4)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带的分布规律,E地处东南季风带和赤道低气压带,加上巴西暖流的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而热带雨林气候主要是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分布于赤道附近,按照自然带的分布规律,该处应形成热带草原气候,而此处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体现了地域分异规律的非地带性;F处地处科迪勒拉山系的安第斯山脉的东侧,位于盛行西风带的背风区,且受到受到地形的影响下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下形成温带荒漠带,根据纬度位置和自然带的分布规律,该处应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此处形成的是温带荒漠带,体现了地域分异规律的非地带性。
(5)F处是受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下的温带荒漠带,主要是由于该地位于安第斯山脉的东侧,处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山脉阻挡了西风从海洋带来的水汽,且该处又受到西风漂流(寒流)的影响,寒流又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使全年干燥少雨,形成温带荒漠带。
考点:气候类型的综合应用,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质构造,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光照图的综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青岛理工大学建设学院硕士生入学考试专业课建筑理论与技术考试.DOC
- 需求支撑逐步减弱钢价高点或已出现减产预期难以改变炉料走势仍.PDF
- 青岛环境问题的基本类型与区域环境工程地质特征-厦门大学学术.PDF
- 青海拉脊山断裂带新活动特征的初步研究-中国地震信息网.PDF
- 青海南部二叠纪类生物古地理区系-地球科学.PDF
- 青海湟水盆地活动断裂构造格架激光散斑模拟试验研究-地震工程学报.PDF
- 青藏高原-热带印度洋地区大气热源的时空变化特征.PDF
- 青海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气源条件及其指示意义!-矿床地质.PDF
- 青藏高原东北缘推覆体构造稳定性定量化评价-吉林大学学报.PDF
- 雅哈景区招商引资开发建设项目.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