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灾区疫情监测信息应急手机报告工作方案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用
灾区疫情监测信息应急手机报告工作方案
为了及时掌握灾区的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保障救灾防病信息需要,建立灾区疫情监测信息应急手机报告机制。
一、报告单位及报告人。
http:// 0/mobile,用户名和密码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另行下发。
信息下载网址:0:20001,用户名和密码同上。
2、电话报告:如灾区现场无法实现手机短信报告,责任报告人须将每日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通过电话报告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中心。接报报告电话为01024小时开通),010仅工作时间开通)。
3、如现场尚未恢复通讯,责任报告人将每日疫情信息提交具备通讯条件的救灾机构或救灾防病工作队进行报告。
三、疫情监测与报告内容
(一)在诊疗或巡诊过程中发现有新发生的发热伴呼吸道症状 、发热伴出疹、腹泻(水样便)、腹泻(血便)、急性黄疸、脑炎或脑膜炎、其他发热性疾病、急性中毒等症状体征的病人时,诊治医生需及时填写附表1,责任报告人负责收集附表1,并每日通过手机报告附表2汇总信息。汇总表同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如诊断为法定或按法定管理的传染病请按附表3填报,并及时通过附表4录入手机上报。
(三)如发现疑似鼠疫、霍乱、炭疽,疑似传染病相关死亡,或传染病暴发,请立即以手机文字短信方式进行报告。
四、职责分工
(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和传染病暴发应对的领导与指挥。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负责协助卫生部制定方案。负责培训和指导,
动态监视报告信息,对疫情变化态势进行分析,及时异常。地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协助中国疾控中心对责任报告人进行培训和指导。
(2)负责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反馈,预测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
动态监视本辖区的传染病报告信息,对变化态势进行分析,及时分析报告、调查核实异常情况或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疫情。
负责对本辖区内报告信息的审核开展对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的和评估。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临时医疗点、医疗队应建立灾区疫情报告制度,责任报告人每日收集责任范围内填写的附表1和附表3,并通过手机报告附表2和附表4,同时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传染病疫情的调查。附表1
灾区传染病(症状)登记表(登记用表)
县 乡 灾民安置点(或村、街道) 2008年 月 日
如果您在诊疗或巡诊过程中发现有新发生的下列症状的病人,请填写下表,并按日汇总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如发现疑似鼠疫、霍乱、炭疽,疑似传染病相关死亡,或传染病暴发,请立即以手机文字短信通讯方式进行报告。
症状编号:1.发热伴呼吸道症状 2.发热伴出疹 3.腹泻(水样便) 4.腹泻(血便) 5.急性黄疸 6.脑炎或脑膜炎 7.其他发热性疾病 8.食物中毒
如能够做出某种传染病的临床诊断,请在临床诊断栏写明病名
序号 姓 名 年龄 症状(填写编号) 临床诊断 注:该表供灾区野战医院、灾民安置点或受灾村(街道)医疗站(队/点)、巡回医疗队和尚未恢复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登记上报疑似传染病使用,如确诊法定或按法定管理的传染病,请按附表3填报。
附表2
灾区传染病(症状)监测按日汇总报表(录入上报)
县 乡 灾民安置点(村) 2008年 月 日
编号 症状名称 人数 其中小于5岁儿童数 1 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症状 2 发热伴出疹 3 腹泻(水样便) 4 腹泻(血便) 5 急性黄疸 6 脑炎或脑膜炎 7 其他发热性疾病 8 食物中毒 注:该表供灾区野战医院、灾民安置点医疗站(队/点)、巡回医疗队和尚未恢复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每日汇总和上报疑似传染病疫情时使用
附表3
灾区传染病简易报告卡(登记用表)
报告单位编号:
患者姓名*: (患儿家长姓名: )
性别*:1男 2女
出生日期*: 年 月 日
病人属于*:1本县区 2本市其他县区 3本省其它地市 4外省 5港澳台 6外籍
现住址(详填)*: 省 市 县(区) 乡(镇、街道) 灾民安置点(村)
患者职业*:
1幼托儿童、2散居儿童、3学生(大中小学)、4教师、5保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