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苏徐州民间艺术
江苏徐州民间艺术 云龙编结工艺 吹糖人 糖人贡 邳州年画 徐州针插造型工艺 云龙编结 传统手工技艺类:云龙编结工艺2010-4-2 18:05:01 来源: 互联网 云龙编结工艺源于民间,它利用民间自然资源高梁莛、竹子,通过熏、蒸、烫、漂等十几道工序,在保持原材料自然光泽和纹理的基础上,又大胆吸收了国画、版画、剪纸等诸多艺术表现手法,以精湛的制作技艺,巧妙的造型,制作出了古朴典雅,惟妙惟肖的手工艺品,是我国民间文化艺术的一块瑰宝。 徐州市的编结艺人很少,最具有代表性的艺人是云龙区现年81岁的民间艺术家叶来财老人,从事编结工艺已达66年。他现为江苏省民间美术家协会会员、徐州市民间美术家协会理事,1995年10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叶来财的编结作品逐渐走向成熟,其编结的种类逐渐增多,编结的规模逐渐增大。主要代表性的作品为高1.5米、宽1米、重70千克的大型宫灯。作品具有体积大、用料多、做工精、民族风格浓厚的特点,且具有很强的独创性。作品多次在省、市重大民间艺术比赛活动中获大奖。1994年,“十四体组合走马宫灯”参加了文化部举办的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并获大奖;2002年,竹编作品“宝塔寺”参加了“第六届中国艺术节江苏省民间工艺作品博览会”,并被江苏省文化馆收藏。被《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名典》、《中国根艺美术家辞典》收录。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省、市新闻媒体对他的编结艺术给予了多次报道宣传。 编结工艺的原材料主要是高粱莛和竹子。而徐州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都极不适宜栽种,因此,必须从外地高价购买。原材料的价格大大地限制了云龙编结工艺的销售。同时,由于编结耗时长,用料多,工序繁琐,所以人们只是感叹于制作工艺的精美绝伦,却很少有人去学习这门技艺。加之叶来财的年岁渐大,手艺后继乏人,云龙编结工艺已面临濒危灭绝的状态,亟待加以抢救和扶持。 吹糖人 民间美术类:丰县吹糖人2010-4-2 18:02:48 来源: 互联网 相传,唐代以前就有吹糖人,早期流传于中原及西北广大地区。清代,始由西北传入丰县。 丰县吹糖人以糖稀(饴糖)为主要原料。而糖稀分麦芽糖稀和以大米、大麦为原料,经混合、发酵、过滤、熬制而成的糖稀。之后,将麦芽糖稀熬去水分,加入实用色素,冷却成糖稀块。“吹糖人”前,将糖稀块温火熔解即可,制作方法以口吹手捏为主,辅以模印。可吹制成各种人物、动物、植物果实、生活用品及少年儿童喜爱的各种玩具模型等。 吹糖人艺人多为流动制售,每年除六、七、八、九四个月气温高、湿度大不宜吹制外,晚秋、冬季、早春等季节皆宜,尤以冬闲时节为最佳。一般艺人走乡串村制售,逢节庆、庙会等群众聚集活动的场所,摆摊制售。丰县吹糖人的代表艺人有:侯敬爱、程守民、程真颜,程守清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侯敬爱。侯敬爱,男,1945年出生,江苏丰县常店镇侯老家村人,系丰县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和徐州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侯敬爱吹制糖人的技艺是由其太爷师从他人学得后传至其祖父、父亲,至侯敬爱已是第四代。他16岁开始师从其父亲学艺,20岁起便以此技艺谋生。侯敬爱对“吹糖人”的技艺创新就是加入了食用色素,使吹糖人的色彩更加丰富多彩。侯敬爱长期在外流动制售,30多年来足迹踏遍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北至齐齐哈尔、佳木斯,南至广州、澳门,东至连云港、上海、厦门,西至新疆的伊梨、喀什、乌鲁木齐,西南至云南昆明、大理,遍及全国各地,吹制的糖人形象逼真,色彩鲜艳,惟妙惟肖,深受广大群众特别是少年儿童的欢迎。 近年来,侯敬爱为扩大“吹糖人”艺术的影响力,主动积极参加各地举办的文化艺术活动,并获奖。2002年2月参加了澳门文化部门举办的第十四届澳门艺术节;2002年12月参加了江苏省文化厅举办的“江苏·中国民间艺术节”并获纪念奖; 2003年4月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参加了“爱我中华大家行”组委会举办的表演活动等。他所到之处,都受到当地媒体的关注。 几年来,《扬子晚报》、《南京日报》、《彭城晚报》、南京电视台、徐州电视台及福建、浙江、广东、澳门等地的媒体对侯敬爱吹制糖人的技艺多次予以报道。 2004年2月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对他现场制作表演进行了录制、播报。 糖人贡 民间美术类:糖人贡2010-4-2 18:02:25 来源: 互联网 糖人贡发源于唐朝,原为宫廷用品,后流入民间。丰县糖人贡艺术发端于清代中期,距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为世代家传(传男不传女),密不授人。 糖人贡,俗称“供品”,主要用于传统丧葬祭祀活动。其工艺特点为模具注塑。主要原料为优质白糖、食用色素(包括胭脂红、食用绿、食用黄),主要生产工具及设施为木质模具(祖传)、铝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