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立体相机标定
基于双目视觉的三维重建-立体视觉的匹配问题研究 2006.09.26 双目立体视觉原理 系统概述 基于视觉三维重建的主要步骤 图像的获取 相机的标定 立体匹配(求取对应性) 三维信息提取或重建 相机标定 单相机标定 线形标定、非线性标定 自标定、一般标定 立体相机标定 立体相机标定与单相机标定有不同之处,还要求取两相机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基本矩阵F:在立体视觉里面,极线几何反映了两相机之间的相对关系。 本质矩阵E: 仅仅反映位置关系 而与相机内参数无关。对E进行SVD分解,就可以在相差一个常系数的情况下精确描述相机的相对运动 立体视觉的校正 为了加速立体匹配的速度,许多算法都是假设两幅图像的视差仅分布在水平方向上,这样就将图像对的匹配问题从二维降到了一维。而图像校正就是对两幅图像再进行一次平面射影变换,使得两幅图像对应极线在同一水平线上,对应极点被映射到无穷远处。因此图像校正是立体匹配中重要的预备步骤。 校正后的图像对基础矩阵变成为 立体匹配 研究的内容: 1)由于匹配匹配的不确定性,解决匹配的歧义和真实反映物理世界属性,在匹配过程中需要一定的匹配准则和约束。 2)基元的选取,匹配基元是指用以匹配的图像特征,这个特征是个泛指的概念。这个特征应该具有较好的表征景物本身的特有属性。良好的匹配基元应具有可区分性、不变性、稳定性、唯一性和有效解决歧义匹配的能力。 3)相似性测度函数的合理应用 SAD SSD SCP-N 非参数方法 Bank Census 其中 SAD SSD 的匹配代价相对较低,并且结构比较规整,易于算法实现。 4)优化算法的应用 立体匹配 立体匹配方法: 1、局部匹配 2、全局算法 局部匹配算法: 特征匹配、区域匹配、相位匹配-窗口选择、测度函数选择 全局匹配算法: 动态规划 图切法 协同算法 局部算法的重点在于匹配代价的计算和匹配代价的累积阶段,即测度函数的计算方面,相应的视差值的确定较为简单,只需找出一个具有最小的匹配代价值作为视差值即可,此类方法表现为对每一个像素在局部条件下最优化,是一种“胜者全取”(winner-take-all)的最优化思想。 全局优化方法将计算精力集中在视差的计算阶段,并且有可能跳过匹配代价的累积阶段,许多全局算法主要是基于能量最小化的思想。 立体匹配 匹配过程 对特征匹配来说首先要选取的是匹配特征 1、定义匹配代价函数 代价函数类型 2、 方差计算和最优化 立体匹配 在区域匹配的过程中,窗口大小的选择对匹配结果有很大的影响。 窗口要足够的大,能包含足够的信息 要求窗口足够的小,获得最近似的视差。窗口的形状也要变化,去避免边界的影响。 最近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窗口自适应性能提高 窗口更新函数选择 立体匹配 窗口更新函数 (12.6%) 全局匹配算法 动态规划 两个一维信号的特征点全局最优匹配搜索。由于在立体视觉中,两条共扼的极线上的图像信号都可以看作是一维信号,在单调性约束下,可用动态规划对两条极线上的点集进行全局最优匹配搜索,使最终各点的匹配在相似性与相容性上达到最优 协同算法 立体匹配 立体匹配 12.18% 10.51% 最大视差 要在两幅图像里面计算,我们通过分析两幅图像在空间结构上的相关性,用变量图的形式来表示这种空间上的结构性相关性。对于二维图像信号来说,如果只考虑标准图像对的情况下 : 图像分割 在图像分割过程中,我们通过估计大小为的窗口内中心点的特征矢量分布密度,可以判定该点处是否平滑,任一点的特征矢量可以包含不同的信息,在本文中选仅仅包含此点的灰度信息。即,分割采用的方法为核函数密度估计。 设为正态函数: 其中d是向量维数,则窗口内的密度估计为 其中h为空间分辨率,k为常系数。 对每一点的进行归一化运算,选取一定的阈值,采用8邻域连接就可以把图像分为平滑与非平滑区。在本文中选取的为0.9。 左右视线 1、弱限制 并 2、强限制 或 视差的优化 顺序性约束 非参局部变化法 这是一种新颖的区域匹配算法,在匹配之前对区域灰度 进行某种变换 一、rank 二 census 113 87 4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