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抗病毒免疫.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抗病毒免疫

第九章 病毒感染的免疫预防 一、疫苗免疫 (一)传统疫苗 (二)新型疫苗 二、胎儿和新生动物免疫 三、抗病毒感染育种 (一)常规抗病毒感染育种 (二)基因工程抗病毒感染育种 一、疫苗免疫 疫苗是预防人与动物疾病尤其是传染性疾病的重要工具。应用疫苗进行免疫接种是疫病防制的主要手段之一。如人的天花和许多国家牛瘟的消灭,主要就是依靠疫苗接种,其中兔化牛瘟弱毒疫苗,在接种敏感动物后,只引起终末感染,不再传播给其他敏感个体,但却具有极好的免疫保护力。羊痘、猪瘟、鸡新城疫、动物的狂犬病等疫病也都是通过疫苗接种得到了初步控制。 近年来,一些病毒学家对于疫苗接种效果的另一种看法,是认为疫苗接种虽然有助于疫病的预防和控制,但是不能最后消灭疾病。根据他们的观点,弱毒疫苗不能保证各该病原体的消灭,因其可能造成隐性带毒和慢性感染。而在长期广泛的应用过程中,弱毒疫苗株还有增强毒力亦即返祖的可能性。应用灭活疫苗,则又不能排除残活病毒的存在和多数复活现象。据报道,西欧近年的口蹄疫暴发,大多与灭活疫苗内含有残活病毒有关。因此,为了消灭疫病,必须采取“屠杀政策”,也就是扑杀疫区及受威胁地区所有感染和未感染的敏感动物,以期彻底消灭病原体,同时严格防止外来感染的重新传入。这在理论上是正确和合理的,而且也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效果,特别是在英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岛国,采用这一措施,先后消灭或杜绝了口蹄疫、猪瘟等严重疫病。但是必须指出,屠杀政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例如易于隔绝的地理位置、严密的防疫组织、严格的法令法规以及一定的文化经济水平,才有可能切实地贯彻实施和取得成效。就我国的具体条件来讲,对于大多数病毒性疫病的防制,仍然主要依靠疫苗接种措施。当然,如有某种病毒性疫病新从国外传入,但尚未蔓延,仅局限于某一特定地点或地区,则应采取断然措施,扑杀疫区病禽病畜以及所有的易感动物。 迄今为止,人们几乎对所有的动物与人的传染性疾病都研制、开发、或应用了疫苗加以防制,并由病毒和细菌疫苗,发展到寄生虫疫苗、肿瘤疫苗、避孕疫苗,由预防性疫苗发展到治疗性疫苗。但仍有许多古老的(口蹄疫)、新出现的传染病(如艾滋病、埃博拉)或自然疫源性疾病由于没有十分有效的疫苗,而无法有效控制其流行。因此,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研制新型疫苗、改进和提高现有疫苗的质量是当前的迫切任务。 (一)传统疫苗 传统疫苗是采用传统的生物技术生产的疫苗,包括最早将自然发病动物的组织、脏器经过研磨和不同理化方法灭活制备的组织脏器苗和由人工培养病原体制备的组织、细胞培养苗。 组织脏器疫苗制备粗糙,除含有病原微生物外还含有大量其它与疫苗无关的成份,易引起副反应。细胞培养疫苗则通过组织、细胞培养技术人工培养、培育病原体,然后制作的组织或细胞培养苗。 组织或细胞培养苗包括将病原体人工培养后经过不同理化学方法(如加热、甲醛或β-丙内酯)将病原体灭活制备的死苗(如气肿疽明矾菌苗、羊快疫猝狙肠毒血症三联菌苗等)和经过筛选自然弱毒(猪布氏杆菌S2、鸡新城疫IV系、V4株等)或人工定向驯化强毒致弱毒(菌)株等(卡介苗、狂犬病病毒PAS、CVS、ERA株,猪瘟兔化弱毒株、马传贫弱毒株)制备的弱毒活苗。 1.灭活疫苗 主要用于抗原型较多的病毒感染,例如马流感和口蹄疫等。多价灭活疫苗比较有效,不像多价弱毒(活)疫苗那样易于发生毒株间的干扰现象。但是灭活疫苗也成功地应用于乙型脑炎、猪瘟和新城疫等疾病的预防。 为了提高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必须保证疫苗内病毒抗原的含量。人用灭活疫苗大多是经过精制和浓缩的,一则可以提高病毒抗原的浓度,同时又可减少其他非特异抗原物质的含量,借以减少或避免过敏反应等副作用。 理想的灭活疫苗应该含有浓缩和提纯的病毒外壳抗原但不含有病毒核酸及其他外来蛋白物质, 例如流感病毒的血凝素疫苗,亦即所谓的亚单位疫苗。从经济价值上考虑,兽用灭活疫苗一般都不精制,而是直接利用感染组织或感染细胞培养物,加以灭活后制备。但为提高免疫效果起见,普遍应用添加免疫佐剂的方法。免疫佐剂,如氢氧化铝、磷酸钙、皂素和水油佐剂等,具有吸附抗原而在动物体内形成免疫贮库的作用,使抗原物质缓慢而长时间地向机体组织内释出,呈现对动物机体的持续性刺激,诱发坚强而持久的免疫力。某些佐剂本身还有动员免疫活性细胞,促使“抗体产生细胞”分化和增殖的作用。 灭活剂的选择及其应用方法,是灭活疫苗制备上的一个关键问题。由于应用热力、紫外线和γ射线等物理学因素,难于掌握既使病毒丧失感染力但又保持免疫原性的恰当界线,因此不如化学灭活剂那样广泛应用。福尔马林是应用得最早和最广泛的灭活剂。应用β-丙内酯、乙基乙烯亚胺(EEI)、乙酰乙烯亚胺(AEI)和二乙烯亚胺(BEI)等灭活剂,也取得满意甚至更好的效果。但最近发现,这些灭活剂都有较强的致癌作用,特别是后两者,故在疫苗生产,特别是人用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