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不C”构式研究综述.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V不C”构式研究综述.doc

  “V不C”构式研究综述 陈晶晶 摘 要:“V不C”构式是汉语中表示“否定可能性”的一类独特而地道的表达方式。自吕叔湘对其进行研究以来,汉语学界对这一构式从句法特征、语法意义、历时演变方面进行了详尽细致的研究。近年来,学者们也开始尝试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整合、语法化等理论探索这一现象的心智过程。本文在对以往研究进行综述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值得关注的研究成果及研究缺口,希望对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jyqke pas.”“ne...pas”分列动词两侧,表示否定,“se”为被动标记。日语将此义表述为“ドアが閉じない”。动词未然形+否定助词。而汉语对此意义的自然表述是“门关不上”。“关不上”是汉语“V不C”构式的一个实例,我们再看一些例句: (1)好多年前,我在京郊插队时,常常在秋天走路回家,路长得走不完。(王小波《三十而立》) (2)牛大胆:“家家都有余粮吃不了,可卖也卖不出去。”(电视剧《老农民》第49集) (3)干不完的工作,停一停,放松心情;挣不够的钱财,看一看,身外之物;看不惯的世俗,静一静,顺其自然。(移动短信·生活百科语录) (4)小时候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和兄弟们一起在家里玩,虽然免不了吵架,但很快就忘光了。(林志颖《我对时间有耐心》) (5)多数人要等到奥运会揭幕前才仓促出战,默契自然谈不上。(北大现代汉语语料库) (6)公园里一排排的大橡树令我惊喜不已,我禁不住跑到一棵大树边,用两臂丈量树围,足有6米多粗。(薛玉凤《剑桥日记》) 现代汉语中,“V不C”作为一类内部构成较为固定的结构可以用来表示否定可能性,称作“动补结构的否定可能式”(丁声树等,1961;赵元任,1968、1979;刘月华,1998;沈清淮,1998;石毓智,2011:80)、“带可能补语的述补结构”(朱德熙,1982:132)、“现代汉语情态式”(石毓智,2002)、“否定能性述补结构”(吴福祥,2002ab;沈家煊,2005/2009;杨万兵,2012)或“情态述补结构”。在成分构成上,“V”包括动词和少量形容词,“C”包括结果补语和趋向补语。结果补语由为数不多的动词充当(如:走、跑、动、倒、到、见、成、完、通、住、着、了、得、翻、死、穿、透、掉等),也包括少量形容词(如:看不清、说不好、洗不干净)。趋向补语主要有:来、去、进、出、上、下、回、过、起、开,复合趋向补语:进来/去、出来/去、上来/去、下来/去、回来/去、过来/去、起来、开来。 二、“V不C”构式研究回顾 20世纪中叶以来,“V不C”构式受到语法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我们以研究的不同取向为纬,以时间为经,对“V不C”结构的研究进行综述。 (一)“V不C”的传统语法研究(1944年~20世纪90年代)(结构主义取向) 现代汉语学界的传统是将“V得C”与“V不C”放在一起研究,对这两个结构的关注始于吕叔湘。在《与动词后得与不有关之词序问题》(1944)一文中,吕叔湘首谈“V得/不C”结构,提出“得”表可能性,“不”表不可能性,并论述“V得C”“V不C”相关词序排列的理据为“‘V得’接合之密胜于‘得C’而‘V不’接合之密远逊‘不C’”(吕叔湘,1944:144)。自此至20世纪90年代(对“V得/不C”的结构和语义描写至今仍在继续,但代表性观点主要集中于20世纪90年代末以前),汉语语法学家们专门撰文或在汉语语法论著中对“V得/不C”结构做了大量细致的描写性研究,主要集中在共时结构特征及语法意义(丁声树,等1961;胡裕树,1962、2011;赵元任,1968、1979;刘月华,1980;朱德熙,1982;杉村博文,1982;张旺熹,1999等)和历时演变规律研究(岳俊发,1984;杨平,1990;李思明,1992;蒋绍愚,1995等)两大方面。 在结构特征方面,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点:分类和结构成分分析。在分类上,具有代表性的是王力(1985)和黄伯荣、廖序东(1997:73)的“两类”说(“V得/不C”和“V得/不得”),刘月华的“三类”说(“得/不+结果补语/趋向补语”(A类)、“得/不+了(liǎo)”(B类)、“得/不得”(C类),即:将“V得/不C”细分为A、B两类)(刘月华,1980、2001: 582) 和赵元任(1979:210)、丁声树等(1961:60~62)的“四类”说(将“词汇性的可能式”单列为一类;同时将B类补充为“得/不+了(liǎo)/来”“了(liǎo)”和“来”都没有特殊意义,是一种傀儡补语”)。我们认为“四类”说兼顾形式和意义,分法更为合理。结构成分分析的关注点主要是:对进入“V得/不C”结构的“V”(动词或形容词)和补语“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