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田水利学分项整理
农田水利学整理
农田水分状况(一般是指农田土壤水、地面水和地下水的状况及其相关的养分、通气、热状况)
灌溉措施(即按照作物的需要,通过灌溉系统有计划地将水量输送和分配到田间,以补充农田水分的不足);
排水措施 (即通过修建排水系统将农田内多余的水分(包括地面水和地下水)排入容泄区(河流或湖泊等),使农田处于适宜的水分状况。)
地区水情(地区水情主要是指地区水资源的数量、分布情况及其动态)
蓄水保水措施(通过修建水库、河网和控制利用湖泊、地下水库以及大面积的水土保持和田间蓄水措施,拦蓄当地径流和河流来水,改变水量在时间上和地区上的分布状况);
调水、排水措施(通过引水渠道,使地区之间或流域之间的水量互相调剂,从而改变水量在地区上的分布状况。)
洪:因河、湖泛滥而形成的灾害;
涝:因当地降雨过多,地面径流不能及时排出而形成田间积水,使作物受淹减产;
旱:土壤水分不足,不能满足作物需要使作物暂时凋萎或干枯死亡;
渍:作物根系活动层中的土壤含水量过大,使土壤中的水、肥、气、热关系失调导致作物生长受抑或者死亡;
盐碱化:作物根系活动层土壤盐分含量高,导致作物“生理干旱”,土壤底层或地下水中的易溶性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无效水低于土壤吸着水即最大分子持水率的水分为无效水;有效水通常是指田间持水量和凋萎系数之间的水量。
吸湿系数:吸湿水被紧束在土粒表面,不能在重力和毛管水的作用下自由移动,吸湿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
田间持水率:土壤悬着毛管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包括全部吸湿水、膜状水和毛管悬着水
凋萎系数:植物因干旱而产生永久凋萎时土壤含水率,其数量包括全部吸湿水和部分膜状水。
最大分子持水率:薄膜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
SPAC: 土壤-作物-大气组成的物质和能量连续的系统。
植株蒸腾(指作物根系从土壤中吸入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扩散到大气中去的现象)
株间蒸发(指植株间土壤或田间的水分蒸发)
深层渗漏(又:田间渗漏:指旱田中由于降雨量或灌溉用水量太多,使土壤水分超过了田间持水量,向根系活动层以下的土层产生渗漏的现象)。
作物需水量植株蒸腾和株间蒸发合称为腾发,两者消耗的水量合称为腾发量,又叫作物需水量,
田间耗水量是腾发量与渗漏量之和(植物蒸腾量+株间蒸发量=蒸发蒸腾量=作物需水量;水田:作物需水量+渗漏量=田间耗水量;旱地:作物需水量=田间耗水量)。
需水临界期:作物全生育期中因需水得不到满足时最易影响生长发育并导致最大减产的时期。
参照作物需水量ET0是指土壤水分充足、地面完全覆盖、生长正常、高矮整齐的开阔(地块的长度和宽度都大于200m)矮草地(草高8-15cm)上的蒸发量,一般是指在这种条件下的苜蓿草的需水量而言。
灌溉制度:作物播种前(或水稻栽秧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灌水的灌水日期和灌水定额以及灌溉定额的总称。
灌水定额:一次灌水在单位灌溉面积上的灌水量。
灌溉定额:农作物全生育期各次灌水定额之和。
灌水率:全灌区单位灌溉面积上所需灌溉的净流量q净,又称灌水模数,单位m3/(s·万亩)或m3/(s·100hm2)或m3/(s·hm2)。
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H)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指在旱田进行灌溉时,计划调节控制土壤水分状况的土层深度。它随作物种类、生育阶段、根系活动层深度、土壤性质、地下水埋深等变化。
作物水分生产函数CWPF指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作物产量与投入水量或作物消耗水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①畦灌(借助重力作用湿润土壤,②沟灌(借助毛细管作用湿润土壤,③淹灌(借助重力作用湿润土壤)④漫灌(重力湿润,均匀性差,水量浪费。)
灌溉渠道系统是指从水源取水、通过渠道及其附属建筑物向农田供水、经由田间工程进行农田灌水的工程系统,包括渠首工程、输配水工程和田间工程三大部分。.
田间工程:指最末一级固定渠道(农渠)和固定沟道(农沟)之间的条田范围内的临时渠道、排水小沟、田间道路、稻田的格田和田埂、旱地的灌水畦和灌水沟、小型建筑物以及土地平整等农田建设工程。
条田:最末一级固定灌溉渠道(农渠)和末级固定沟道(农沟)之间的田块。它是进行机械耕作和田间工程建设的基本单元,也是组织田间灌水的基本单元。
设计流量:在灌溉设计标准条件下,为满足灌溉用水要求,需要渠道输送的最大流量。
最小流量:在灌溉设计标准条件下,渠道在工作过程中输送的最小流量。
加大流量:考虑到在灌溉工程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难以准确估计的附加流量,把设计流量适当放大后所得到的安全流量。加大流量是渠道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最大流量。
渠道水利用系数ηc:其渠道的净流量与毛流量的比值;
渠系水利用系数ηs:灌溉渠系的净流量与毛流量的比值;
田间水利用系数ηf:实际灌入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