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注射器在中学化学微型化实验中应用.doc

也谈注射器在中学化学微型化实验中应用.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也谈注射器在中学化学微型化实验中应用

也谈注射器在中学化学微型化实验中应用摘要:一次性医用注射器有着来源广泛、成本低、密封性好、活塞可上下移动、使用方便等特点。人们越来越多地考虑将注射器运用到中学化学有关实验上。 关键词:中学化学;注射器;微型化;操作简便;现象明显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6-0-02 医用注射器,来源广泛,成本低,使用方便。具有耐腐蚀;耐高温;无色透明;密封性好(能有效防止有害气体泄漏,减少大气污染);活塞可上下移动等诸多功效和优、特点。人们利用这些特性,越来越多地考虑将注射器运用到中学化学有关气体的实验上,下面就本人在利用医用注射器(一次性医用注射器或者废注射器)进行绿色环保化、微型化中学化学实验的尝试做一些介绍。 一、在化学兴趣小组活动中用医用注射器做中和滴定法的前期教学引导 锥形瓶中预先装20ml 1mol/l的NaOH溶液,加入2-3滴酚酞,呈红色;50ml废注射器中装50ml 1mol/l的盐酸。利用活塞自行下滑(必要时左手适当操作),使盐酸滴入锥形瓶中,至红色退去,读出用去盐酸的体积,引导发现n(NaOH) = n(HCl),然后阐明:利用这个实验原理用精确度更高的仪器,可以更准确地测出未知浓度的盐酸等溶液的浓度。这样可让参与者逐步形成滴定测定的含义。 这个实验,对比较缺仪器的学校可以考虑使用,因为一次性的废旧注射器不难获得。但在使用前一定要做好清晰煮沸消毒工作。 二、H2S和SO2混合后反应的实验 在通风橱中分别收集好如下图所示的二种气体(图中固定用的铁架台等未画出) 演示操作步骤: 1.左活塞向右推,紧接着右活塞向左推;2.来回三四次,然后随着反应的进行自然固定位置。 观察到的现象: 1.针筒内壁出现黄色固体:2H2S+SO2=3S↓+2H2O 2.左右活塞都向中央压缩到一定位置(若不是因S固体粉末的产生阻碍两活塞向中央压缩,还有水若全部生成液态,则大气压可以使活塞靠的很近) 说明: 1.该实验虽然教科书中没有一定要求做,但这个实验对了解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转化很有帮助,对氧化还原的概念的理解也很有意义,同时学生在兴趣小组等活动中做空瓶生烟等小魔术等也会用到,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会补充做这个实验。2.这个实验现象很明显,做起来也方便快速,能引起学生很大兴趣。3.H2S剧毒,SO2有毒,使用该装置,避免了在课堂教学中两毒气在教室中扩散污染空气。藉此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思想的教育。4.通过气体体积的变化显示,进行适当引伸,还可以是学生比较容易和直观地得出:气体反应物的计量数之比等于其体积之比的结论。 三、O2和NO气体的反应 演示操作步骤: 1.引导学生先观察左、右两针筒内的气体(体积大小一样大,颜色:均无色)。 2.将右针筒内的O2推15ml到左针筒,引导学生观察:左针筒内立即出现红棕色气体。 3.静止观察:红棕色气体由深变浅,原因是: 3NO2+H2O=2HNO3+NO 4.向左针筒内再加推少量O2,左针筒内的浅棕色气体又变为红棕色。原因是: 2NO+O2=2NO2 如此重复两三次,强化了学生对NO、NO2气体的性质和对氮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等可以有比较感性和综合性的认识。 说明: 1.注射器具有密封性好,有上下可移动的活塞,将注射器运用到此,能有效地防止了有害气体的泄漏,减少了大气污染。 2.该实验现象明显,可以反复操作,能增强学生对以下一些只是的认知:无色NO不与水反应;NO与O2很容易发生反应生成棕红色的NO2;NO2 易与水反应生成无色的HNO3,等等。 3.如果定量准确操作,还可以得出NO+O2=2NO2气体反应的定量关系,也可为推出4NO2+O2+2H2O=4HNO3作出铺垫。 四、连通组分装置的气密性检查和防液体倒吸中可以应用到医用注射器。 以实验室用CaO中加入浓氨水制取氨气为例。 实验操作过程: 1.气密性检查:关闭C开关,向右拉B活塞到一定位置,若A下方深入液体中的导管口内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即水柱的长短不随时间的延长而缩短)时,说明A左方连通装置内不漏气。 2.拔去B中活塞,在D中装入一定量的CaO,在C中装入浓氨水。 3.小心打开C开关,让一定量的浓氨水滴到D中的浓氨水固体上,产生氨气。 4.用玻璃棒蘸取F中溶液滴到一张红色石蕊试纸上,若试纸变为蓝色,表示E中已经集满NH3。 说明: 1.单孔橡皮塞A和伸入孔中的两端玻璃导管以及插入其中的医用针头、针筒,它们构成防止烧杯中的水沿导管倒吸的装置。原理是当产生的氨气因其及溶于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