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讨《文心雕龙》看礼乐文化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建构的影响.doc
探讨《文心雕龙》看礼乐文化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建构的影响
礼乐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基础。于乐之原初名义观,后世二分之礼、乐,本无对立,乐即礼,礼即乐,同一于早期稻作农耕文化之祭祀活动,在举行祭祀活动时,不同社会等级的人有着严格的称谓、物品使用和行为规范,古代的统治者通过这种严格的等级制度规定和确立了不同的社会群体和阶级之间的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从而巩固自身地位。
周公树立和确立了以血缘宗族为纽带的祭祀社会政治的组织体制,礼乐崩坏后,孔子将这种个体外在的社会政治关系转化为个体内在的情感关系和伦常道德精神,千百年来逐渐深入国人骨髓,从而对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产生了长久而深刻的影响。这也体现在了中国文学传统建构上,《文心雕龙》作为一部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文学理论著作,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这种影响。
一、等级观念是影响中国文学传统建构的基础
等级思想是礼乐文化的基础,也是其影响中国文学传统建构的基础。《荀子乐记》云: 乐合同,礼别异。《礼记乐记》认为:天尊地卑,君臣定矣。卑高已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大小殊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则性命不同矣。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侧。出于维护社会稳定的原因,在礼乐文化中,不同等级之间关系应该是团结的,而不是相互敌对的,而这种团结就需要乐的作用: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古人很早就认识到了文学艺术对人的影响,乐使人团结,礼使人有等级差别。礼乐文化对中国文学传统建构的影响主要在于乐者为同,即文学对人的影响方面。
祭祀活动在古人心中非常重要,而古代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严格限制不同等级的社会群体依照不同等级的礼仪规格进行祭祀,从而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对人们进行约束。提倡中庸思想,主张人们的行为要掌握一定的度,不能超过一定的界限,在自己的社会等级范围内进行活动,在习惯这样的约束后,就可以达到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而要让人们主动接受这样的等级观念,则需要通过文学艺术的教育作用来实现。礼乐文化对中国文学传统建构的影响主要就在于中庸思想和文学的教育作用两个大方面,下面以刘勰《文心雕龙》为例,分析礼乐文化的影响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体现。
二、从《文心雕龙》看礼乐文化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建构的影响
1.微言大义与社会等级观念
微言大义的写作方式,以其含蓄精妙的言语和精深切要的义理,历来为中国文学传统所推崇,而微言大义最初的写作依据就是礼乐文化中的等级观念。实际上,这是封建社会等级制度对文学艺术的渗透,或者说是其在文学艺术中的反映。例如,礼乐文化中关于不同社会等级人群的称谓和用词的讲究颇多,《礼记曲礼》:天子不言出,诸侯不生名。
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在床曰尸,在棺曰柩。羽鸟曰降,四足曰渍。死寇曰兵。祭王父曰皇祖考,王母曰皇祖妣。父曰皇考,母曰皇妣,夫曰皇辟。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寿考曰卒,短折曰不禄。
礼乐文化的这些规定,为微言大义的写作传统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在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刘勰曾说: 《春秋》一字以褒贬,丧服举轻以包重: 此简言以达旨也。 《礼》以立体,据事制范《春秋》辨理,一字见义。关于孔子著书与微言大义的论述历来颇多,此处不再赘述。在《文心雕龙指瑕》中,一些前代文学作品就因用词不合乎和被描述者相应身份的礼仪规范,被刘勰指出措辞失当,违礼伤义:
陈思之文,群才之俊也,而《武帝诔》云: 尊灵永蛰。《明帝颂》云: 圣体浮轻。浮轻有似于胡蝶,永蛰颇疑于昆虫; 施之尊极,岂其当乎!左思《七讽》,说孝而不从,反道若斯,余不足观矣。潘岳为才,善于哀文,然悲内兄,则云感口泽,伤弱子,则云心如疑。《礼》文在尊极,而施之下流,辞虽足哀,义斯替矣。若夫君子拟人必于其伦,而崔瑗之诔李公,比行于黄虞; 向秀之赋嵇生,方罪于李斯; 与其失也,虽宁僭无滥,然高厚之诗,不类甚矣。
不仅如此,刘勰在《诏第》《章表》《奏启》《议对》等应用文写作篇中对上级和下级公文写作的语气也有所论述,要求恭敬、委婉和正直,这是对社会等级权威的维护。
刘勰认为,写文章应当持有严肃、认真和慎重的态度,用词一定要符合礼仪,体现尊卑有别,有些文字只能用在极为尊贵的人身上,如果把它应用于描写同辈人或晚辈,则是不合乎伦理类别的,这样就会显得不伦不类。这是礼乐文化和社会等级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体现的影响之一。
2.情是需要约束的人的自然特征
人类天生具有感情,且人的感情会受外界事物的触动和影响,这是人与其他动物相区别的自然特征。文学艺术是人的情感受到触动后,抒发感情的重要途径。《礼记乐记》中多次强调这点: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乐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我国税收收入与GDP关系的分析.doc
- 我国职业院校融资政策分析.doc
- 我国职务犯罪的成因与预防探讨.doc
- 我国行政诉讼审查标准重新反思.doc
- 我国调查性报道研究综述.doc
- 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回顾与思考.doc
- 我国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oc
- 我国造船企业汇率风险及其管理现状研究.doc
- 我国金融不稳定性及其对宏观经济非对称影响分析.doc
- 我国金融企业股权激励制度探析.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