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人民版必修Ⅱ专题一_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ppt

高三一轮复习人民版必修Ⅱ专题一_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三一轮复习人民版必修Ⅱ专题一_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课程标准】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耕作方式 ;刀耕火种;铁犁铧冠 (1951年于河南辉县出土);东汉·牛耕图画像石 (甘肃嘉峪关市出土) ;犁壁 ; 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在同一地块上的田垄隔年代换﹐所以称作代田法。;关中,或关中平原,指中国陕西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平均海拔约500米,又称关中盆地,其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向南则是陕南山地、秦巴山脉,为陕西的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地区,富庶之地,号称八百里秦川。 ;都江堰建于公元前三世纪,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大运河;;;翻车的模型;唐朝筒车复原图;清代 风力水车 风力为动力;疑难突破; 3、特点 (1)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2)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交换少。 (3)落后性:注重精耕细作,但催生容易满足的社会心态和民族性格。; 4、影响 (1)积极方面: ①小农经济之下,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 ②小农经济规模小,为了增加收入,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2)消极方面: ①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加之封建剥削的沉重,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水平,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②阻碍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成为近代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3)如何解决?;古代中国社会的赋役制度与土地兼并问题:; 四、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从耕作方式来看:铁犁牛耕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出现。汉代牛耕得到广泛推广。唐代发明曲辕犁之后,中国犁耕技术走向成熟。 2、从经营方式来看: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己基本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3、从土地所有制来看:战国时期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地主阶级通过政治特权或经济实力,占有大量土地,而农民只有少量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成为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 4、从生产技术来看:精耕细作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的特色之一,也是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特点之一。; 四、古代中国社会中促进和阻碍农业发展的因素分别有哪些? (1)促进: ①统治者重视,以农为本; ②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改进; ③水利事业的兴修; ④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 (2)阻碍: ①农民承担的赋税、徭役沉重;(“泰半之赋”) ②地主土地兼并严重;(贫者无立锥之地) ③小农个体经营为主的方式,不利技术改进; ④旱、涝等自然灾害。;【内容标准】 1、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2、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一、古代手工业的类型;(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1、经营方式与生产目的: ;(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⑴田庄是一个相当完备的微型社会。田庄里的劳动者为依附农民。 ⑵田庄手工业主要是满足自身生产生活的需要,主要不是为了交换,田庄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工官制度 (1 )简介:工官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于官本位体制的产物。工官集制定法令法规,规划设计,征集工匠,组织施工于一身,实行的是一揽子领导与管理. ;匠户制度 (1)中国古代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专业人户,称作“匠户”,封建统治者为十分便利地征调各类工匠为其服务,对匠户进行严格的人身控制,称为匠户制度。 (2)沿革 商周时期的工商食官制度; 唐代有番匠﹐即工匠在官手工作坊内服番役二十天。番匠亦称蕃匠﹑短番匠。番匠服役期满后﹐如接受其它应上番工匠的“帮贴钱”﹐继续代人应役﹐称长上匠。番匠在官府工少匠多时也可输钱代役。;宋代匠户往往为官府以强差为强雇方式役使。 元代实行“匠籍制度”------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由专门机构直接管理,不得脱籍改业,必须世代相沿袭,承担指定的工役。 明代将匠户制度改为轮班轮作,除分班定期服役外,其余时间可以自制成品进入市场销售,成为半自由的手工业者,清代顺治年间宣布废除“匠籍”,匠人才获得自由身份。 明清时期匠户制度的改革和废除体现了封建国家对匠户的人身依附关系日趋松弛,也顺应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