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部分棉田产量与品质下降原因浅析.doc

南疆部分棉田产量与品质下降原因浅析.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疆部分棉田产量与品质下降原因浅析

南疆部分棉田产量和品质下降的原因浅析 马丽 侯金星 (农三师农科所 图木舒克 843901) 南疆属中早熟棉区,在精准农业、节水灌溉体系日益完善的情况下,棉花产量逐年不断提高,纤维整齐度、品质一致性相对较好,但是08年我区部分棉田出现产量和品质下降的趋势,职工的收入也有所减少。现就影响棉花生产的因素作粗浅分析,为今后棉花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依据。 1、产量和品质下降的原因分析 1.1气象因子变化是最主要的因素 2008年4月中下旬出现长期大风降温天气,造成部分棉田出苗差,烂根死苗现象严重,从而造成棉田保苗株数降低。2008年4月17-4月24日出现大风降温天气,恶劣天气维持了8天,其中4月20日最低温为7.5℃,不利于棉花出苗生长,2008年4月份平均气温16.52℃,较07年降低了1.98℃,最低气温10.37℃,较07年降低了1.62℃,最高气温23.3℃,较07年降低了3.91℃。 1.2、新品种的引进及品种的混杂退化 1.2.1 新品种的引进 今年我师引进的新品种主要有杂交棉鲁研棉25、中长绒棉新陆早39、新陆早31等品种。由于引进的新品种生特学特性与我们常规种植的品种不同,施肥、化调等田管方式也有所不同,职工对引进的新品种第一年种植,管理上没有经验,从而造成田管上的失误,造成棉花产量和品质下降。 1.2.2品种的混杂退化 品种的混杂退化直接表现为纯度下降,群体中出现了各种不符合该品种典型性状的植株。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主要有机械混杂、生特学混杂、棉花品种群体剩余变异广泛、不恰当的无意识人工选择等原因。我师引进中长绒棉品种“新陆早39”品种混杂退化主要表现在叶形及铃形,杂株率为9%,其中铃形卵圆形占5%,铃形圆形占1%,叶形鸡爪形占3%。分析原因主要是机械混杂、该品种群体剩余变异广泛及不恰当的无意识人工选择造成的。 1.3、棉田早衰 棉田早衰的原因主要有连作年限长,播期不当,水肥化调不合理,品种本身抗逆性差,气候因素等原因。早衰棉田表现为棉花桃小,衣分低,且成熟度差,棉纤维长度、强度等指标都会下降,经调查,早衰棉田的有效果枝比正常棉田少40%,总铃数比正常棉花少30%以上。我区种植的中长绒棉新陆早39的部分棉田由于播期过早,夏季高温,再加上职工田管不当,不仅造成中上部空果枝数增多,而且引起了棉田早衰。 1.4、残膜的污染 自实施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以来,有效的利用了地膜的增温保墒作用,实现了作物出早苗、壮苗、保全苗,增产作用明显,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但随着地膜覆盖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中残留了大量的地膜,据调查,年平均残膜留量28.3~34.2 kg/hm2,年残留量占平均地膜总用量的31%~40%,这些残留在棉田土壤中的碎膜一般分布在0~15 cm土层中,占残留总量的60%~90%。据研究每公顷残膜达24 kg时,蕾铃脱落较为明显,单株成铃数较无残膜土壤减少0.4~1.2个,脱落增加0.39%~5.2%,棉花产量下降0.2%~9.2%。 1.5、不同收摘期对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观测表明,棉铃开裂后铃重以4-7天最高,衣分同样以4-7天最高。过早过迟收摘棉花,不仅使产量减少,而且纤维品质还有所降低。其原因主要是过早收摘有效积温不够。据调查,一个正常棉铃从开花到完全吐絮所需的有效积温为234-294℃,若低于230-250℃,铃壳内的养分不能完全转移到棉子及纤维中,致使纤维素积累不足,铃重减轻,产量降低。过迟收摘,太阳照射氧化,破坏了棉纤维素的分子链结构,从而使纤维强度降低1-2个级别。而我区每个职工的包地定额约为30亩,拾花工也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拾花期间人手严重短缺,再加上近几年拾花费的提高,造成部分棉田拾花进度慢,不仅使棉花纤维强度 1.6、施肥不合理对棉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棉花单纯追施氮肥、磷肥,钾肥,而忽视了微量元素的使用,特别是长时间连作棉田,土壤缺乏锌、硼、铜等微量元素,棉株内也缺少必要的微量元素,从而影响棉花对氮、磷、钾的吸取。根据我师有关部门检测44团原种场5号田的锌、硼、铜、钼含量分别为0.36ppm、0.41ppm、1.26ppm、0.18ppm,四种微量元素的含量都处于偏低水平。微量元素的缺乏使棉株抗逆性差,造成棉花产量和品质下降。 1.7、病虫危害对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棉花病害主要以立枯病、枯萎病、黄萎病为主。棉花枯萎病、黄萎病造成根、茎、叶柄导管变色,水分、养分输送受阻,叶片黄色斑块,干枯脱落,造成减产。44团中长绒棉品种新陆早39部分棉田立枯病、黄萎病发生较为严重。原种场副业连3号地由于播期过早和气候原因造成立枯病发生极为严重,立枯病发病率为26.5%;原种场9连片5号地黄萎病严重,发病率高达50-70%。黄棉蚜、棉叶螨、棉蛉虫的危害,破坏了叶片光合作用,使叶片枯黄脱落,造成棉田

文档评论(0)

sy7821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