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新石器文化格局及其与周边文化的关系.pdfVIP

东北新石器文化格局及其与周边文化的关系.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6年6月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Jun.2006 第16卷第2期 ChinH’sBorderlandand Studies v01.16No.2 HistoryGe《mphy 东北新石器文化格局及其与周边文化的关系 赵宾福 本文依据典型遗址层位关系、器物形态比较、碳14测定数据等材料,将东北11个文化区的新石 器时代文化自早至晚区分为三个阶段七个时期,确定了各种文化所处的时空位置。分别从遗址分 布、房址、墓葬、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原始艺术品、经济类型等7个方面,概括了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 考古学文化的基本特征。通过文化比较,讨论了东北文化区与中原地区、山东半岛地区、俄罗斯贝加 尔湖地区、俄罗斯远东南部地区、朝鲜半岛地区史前文化的交流与影响。 关键词东北地区 新石器时代文化 时空框架 区域特征文化关系 作者赵宾福,1963年生,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教授、吉林大学文学院考古学系教授。地 址:长春市前卫路10号,邮编130012。 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自然地理单元,东北地区具有鲜明的自身文化传统,形成了一个独立 而又稳定的考古文化区。①早在旧石器时代,东北地区就有人类居住。到了新石器时代,人类 活动的足迹已遍布整个东北地区。根据目前掌握的材料,这里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数以百 计,已识别和命名的考古学文化就有20多种。它们所代表的年代,上迄距今8000多年以前, 下止距今4000年左右,在文化面貌上表现出复杂的时代作风和鲜明的区域性特点。 经过20世纪中外学者的共同努力,东北地区目前已经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新石器时代考古 资料。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不仅分布地域广泛,而且内涵丰富、层位关系复杂,为构建东 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时空框架奠定了基础,也为认识和总结东北地区这一时期考 古学文化的区域性特征及其与周边文化的关系提供了条件。 一、东北地区新石器文化的时空框架 从目前的考古发现和研究结果来看,东北地区已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史前考古文化区。 在这个文化区内,由于自然条件的不同,各个区域内的史前考古文化面貌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为了便于今后做更进一步的研究,有必要从现已积累的材料出发,就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 学文化的时空框架问题提出笔者的看法。 ①参见郭大顺:《论东北文化区及其前沿》,《文物》1999年第8期;郭大顺:《东北文化区的提出及意 义》,《边疆考古研究》第l辑,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70页。 一88— 东北新石器文化格局及其与周边文化的关系 首先,在空间分布上依据各地自然条件和遗存特点的不同,可暂时将整个东北地区的新石 器时代文化划分为11个文化区,即燕山南北地区、下辽河流域、辽东半岛南端、鸭绿江人海口 及千山东麓地区、第二松花江流域、牡丹江及绥芬河流域、嫩江中下游地区、三江平原及兴凯湖 地区、浑江流域、图们江流域和呼伦贝尔地区。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后三个地区目前发现的材 料相对较少,与其他8个地区相比,田野工作比较薄弱,因此是否真正属于独立的考古文化区, 还应视今后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情况而加以认定或修正。。 其次,在时问断代上可依据目前工作较多、年代序列比较清楚的燕山南北地区、辽东半岛 南端、第二松花江流域、鸭绿江人海口及千山东麓地区为标尺,并结合各地考古文化的地层叠 压关系、器物类型的比较、碳14测定数据等方面材料,将整个东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自早 至晚区分为三个阶段七个时期。 第一阶段(公元前6000一公元前4000年):以兴隆洼文化、赵宝沟一富河文化、红山文化 早期遗存(兴隆洼F133、F106④等单位)为代表,另包括上宅文化、新乐下层文化、小珠山下层 文化、后洼下层文化、左家山下层文化、左家山中层文化、小拉哈一期甲组遗存、①振兴文 化、②新开流文化和小南山文化。该阶段大致相当于黄河流域的“前仰韶时代”和“仰韶时代” 早期。从陶器纹饰的角度上看,这是一个普遍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纹饰同时装饰器表、陶器表 面布满纹饰或纹饰面积占器表三分之二左右空间的时期。就东北地区的南半部而言,又是一 个普遍使用压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