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一章原核生物.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年第一章原核生物

原核生物 第一节 细菌 细菌细胞大小的表示方法 (1)球菌大小以直径表示:多为0.5~1μm。 (2)杆菌以长和宽表示:杆菌直径与球菌相似,长度均为直径的几倍。0.2~1.25×0.7~8μm。 (3)螺旋菌以长和宽表示:0.3~1×1~50μm(长度是菌体两端间的距离,而不是真正的长度)。 ★同种细菌大小受菌龄、环境因素等条件影响,幼龄比成熟或老龄菌大得多,长度受菌龄影响更强烈,其他生长条件或多或少都会影响菌体大小,渗透压的影响更直接。 ★ 因此测量菌体的大小要注意: ① 培养时间; ② 培养条件; ③ 所用染色方法(不同染料附着在细胞上的多少不同)。 螺旋菌:细胞呈弯曲杆状的细菌统称螺旋菌。螺旋菌细胞壁坚韧,菌体较硬,常以单细胞分散存在,不同种的细胞个体,在长度、螺旋数目和螺距等方面有显著区别。据此可再分为两种形态。 1)弧菌 菌体只有一个弯曲,其程度不是一圈,犹如C字,或似逗号,如霍乱弧菌。 2)螺菌 菌体回转如螺旋状,螺旋2~6环,小型、坚韧的螺旋状细菌。螺旋数目和螺矩大小因种而异。 4. 细菌的其他形态 革兰氏染色法 二、细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细菌细胞由外向里依次有鞭毛、菌(纤)毛、荚膜、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质中又有液泡、储存性颗粒、核质等。 A 肽聚糖(粘肽、胞壁质、粘质复合物) ☆ 肽聚糖是真细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 结构:肽聚糖是聚合物,由肽和聚糖两部分组成肽聚糖网格状分子,交织成一个致密的网套覆盖在整个细胞上。 每一个肽聚糖单体由3个部分组成。 B 磷壁酸(teichoic acid) 是结合在G+细菌细胞壁上的一种酸性多糖,磷壁酸是G+细菌细胞壁所特有的成分。 化学组成: 多元醇(甘油和核糖醇)和磷酸的聚合物,能溶于水。 类型: 壁磷壁酸:与肽聚糖分子间发生共价结合,含量多少与培养基的成分有关。 膜磷壁酸(脂磷壁酸):含量与培养基关系不大。 磷壁酸的功能 保存和运送Mg2+保证细胞膜上一些合成酶维持高活性的需要。 赋于G+菌以特异的表面抗原,因而可用于菌种鉴定。 提供某些噬菌体以特异的吸附受体位点。 一定的致病作用(类似普通菌毛)。 A 内壁层 紧贴细胞膜厚约2~3nm由肽聚糖组成,一般由1~2层肽聚糖网状分子组成。肽聚糖多糖链结构与G+细菌基本相同。 差别为(以Escherichia.coli为例): a、四肽尾中的L-赖AA往往被二氨庚二酸(m-DAP)取代。 b、 没有特殊的肽桥,交连程度只有 30%,形成较稀疏、机械强度 较差的肽聚糖网套。 G+细菌与 G-细菌肽聚糖的组成不同 G+(a)和G-(b)细菌肽聚糖网的比较 B 外壁层(外膜) 是G- 细菌细胞壁所特有的结构,位于细胞壁的最外层。 主要成份为脂多糖、磷脂和若干种外膜蛋白。某些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以及对噬菌体的敏感性均与这些成份有关。 是G-细菌内毒素的主要成分 吸附Ca2+、Mg2+的作用 决定了G-细菌细胞表面抗原决定簇的多样性 是噬菌体的吸附受体 A、L型细菌(L-form of bacteria) 因发生自发突变而成为缺壁细菌,由英国Lister研究所的学者于1935年发现,故称“L”型细菌。 特点:细胞膨大、对渗透压敏感、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油煎蛋”似的小菌落。 B、原生质体(protoplast) 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脆弱)细胞。G+细菌最易形成原生质体。 应用:杂交育种;遗传学基本原理的研究。 C、球状体(sphaeroplast 原生质球) 还残留部分细胞壁(尤其是G-细菌外膜层)的原生质体。 D、支原体(Mycoplasma) 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自然生活条件的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 特点:细胞膜中含有一般原核生物所没有的甾醇,因此即使缺乏细胞壁,其细胞膜仍有较高的机械强度。菌落较小,油煎蛋”型。 (5)细胞壁与革兰氏染色 为什么通过革兰氏染色G+呈兰色,G-呈红色? ①脱色剂----95%乙醇为脂溶剂破坏G﹣的外膜、肽聚糖层和 细胞质膜,于是被乙醇溶解的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从细胞中渗漏出来,当再用复红复染时,显现红色。 ②但在G+细胞中,乙醇使厚的肽聚糖层脱水,导致孔隙变小, 由于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分子较大,不能通过细胞壁,保持紫色。 2.细胞膜 (cell membrane) 是紧靠在细胞壁内侧,围绕在细胞质外面的一层柔软、脆弱而富有弹性的半透性薄膜。 4.核质 又称核质体、原核、拟核、核基因组(genome) 是一个大型环状DNA分子。 每个细胞所含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