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惊厥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第四节 小儿惊厥 万杰医学院儿科学教研室 栾建国 小儿惊厥 概念: 惊厥(convulsions) 是由多种病因所引起的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突然发生的不自主收缩,多伴有意识障碍。是儿科常见急症,发生率是成人的10~15倍,尤以婴幼儿多见。 临床表现 典型表现 突然发作,双眼凝视、斜视、上翻或眼睑反复抖动,头后仰或斜向一侧,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改变,全身骨骼肌非自主性、持续性、强直性收缩,继之阵挛性收缩,不同肌群交替性收缩,持续数秒或数分钟。可伴有喉痉挛、呼吸暂停、大小便失禁,发作后多入睡。 不典型表现 新生儿及小婴儿惊厥常有微小发作 热性惊厥: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 单纯性热性惊厥(即典型热性惊厥) 多见于6个月~3岁小儿 患儿体质较好 多发生在病初体温骤升期,常发热38.5℃以上 惊厥呈全身性(强直-阵挛)、次数少(24小时内仅1~2次发作)、时间短(<10分钟)恢复快;无神经系统异常体征 热退1~2周后脑电图恢复正常。40%患儿有复发,但在5~6岁前停止 可有高热惊厥家族史 预后良好 复杂性热性惊厥 初发年龄<6个月或>6岁 起初为高热惊厥,发作数次后低热甚至无热时也可发生惊厥 全身性惊厥发作持续超过15分钟,或反复多次发作,或局灶性发作 惊厥持续状态 惊厥持续30分钟以上, 或两次发作间歇期意识不能完全恢复者,多表现为强直-阵挛性发作 惊厥持续状态为惊厥的危重型,常导致惊厥性脑损伤 是否伴发热 无热者大多为非感染性,但≤3月幼婴、新生儿、以及休克者例外 发热者大多为感染性,但惊厥持续状态可致体温升高 惊厥严重程度 顽固、反复、持续状态提示颅内病变小儿常见急症的抢救流程.doc 第一节 急性中毒Acute Poisoning 万杰医学院儿科学教研室 栾建国 概述 急性中毒(acute poisoning): 具有毒性作用的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体内,在短期内引起某些组织和器官损害 多见于婴幼儿和学龄前期,婴幼儿以误服药物中毒为主,学龄前期以有毒物质中毒为多见 小儿常见中毒方式 摄入中毒最常见 接触中毒 吸入中毒 注入中毒 直肠吸收 诊断 毒物接触史 临床表现:常无特异性 体格检查 辅助检查 诊断 病史 毒物接触史:包括毒物的种类、进入体内的时间和量、症状和体征出现的时间、经过,以便估计毒物存留、吸收和排泄情况而予以正确处理 临床表现:常无特异性,小儿急性中毒首发症状多为腹痛、腹泻、呕吐、惊厥或昏迷,严重者可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 诊断 体格检查 重要的中毒体征:如呼气或呕吐物的特殊气味、出汗情况、皮肤颜色、口唇颜色、神志、脉搏、呼吸、瞳孔、血压等 留心毒物残渣:检查皮肤、衣服内是否有毒物,呕吐物、抽取胃液或粪便中有无毒物残渣等 诊断 辅助检查 毒物鉴定:采集患儿呕吐物或胃内容物、血、尿、粪便、可疑含毒物品、剩余毒物鉴定 特异性化验检查:如疑为有机磷中毒可作胆碱脂酶测定等 心、肝、肾、肺等重要脏器功能进行检查 治疗 治疗原则 分秒必争立即抢救 以排出毒物为首要措施,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毒物的吸收,促进毒物的排泄,维持生命器官的功能 治疗(一):一般急救处理 严密注意病情 尽快清除未被吸收的毒物 摄入中毒的处理:可采用催吐、洗胃、导泻、高位灌肠等方法以清除毒物。强酸、强碱中毒不宜采用,以免胃肠道穿孔。 催吐 适用于年龄较大、神志清楚、食入毒物时间在4-6小时内者 催吐的方法: 刺激引吐 药物催吐:口服吐根糖浆每次10-15ml 洗胃 最适用于流质食物或水溶性毒物中毒 固体食块易堵塞胃管,因此应先催吐再洗胃 洗胃应在服入毒物1-4小时内进行,越早越好 常用洗胃液有温开水或生理盐水 对强酸、强碱等严重腐蚀性毒物中毒不宜洗胃,一般先用弱碱(或弱酸)中和,再服胃黏膜保护剂如牛乳、蛋清等 导泻 除已有腹泻者外,在催吐和洗胃后应服泻剂,以使毒物尽快排出 常用导泻剂 25%硫酸镁 25%山梨醇 20%甘露醇 高位灌肠 适用于毒物已食入4小时以上、服泻剂后2小时尚未排便者 常用洗肠液 1%温盐水 1%肥皂水 清水 接触中毒的处理 立即脱去有毒物污染的衣物,用清水冲洗皮肤,特别是毛发、指甲等部位 对不溶于水的毒物,可用适当溶剂清洗 强酸、强碱中毒禁用中和剂,以免化学反应加重损伤 毒物溅入眼内,应立刻用生理盐水冲洗或清水冲洗至少5分钟,然后送眼科处理 吸入中毒的处理 立即撤离现场,到新鲜空气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必要时吸氧 防止毒物继续吸收 口服中毒 给予拮抗剂直接与未被吸收的毒物发生作用,以减低毒性或防止吸收 活性炭可吸附毒物 牛奶及蛋清等能分别与不同毒物发生沉淀作用,从而延缓其吸收 皮下、肌肉注射药物中毒或蛇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