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课教育及启迪作用表现.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学历史课教育及启迪作用表现

中学历史课教育及启迪作用表现历史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同时历史学的功能也是多方面的,比如指导人们社会实践的功能,陶冶人们的品格情操和启迪人们的智慧的功能等等,在中学历史课的诸多功能和作用中,它的教育和启迪作用也是多方面的。从我从事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来说,我认为历史课程的教育和启迪作用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增强民族自信力 历史是民族自信力的根据。中国近代文学家、史学家章太炎曾说:“余数见印度人言其旧无国史,今欲搜集为书,求杂史短书以为之质,亦不可得,语辄扼腕。”又说:“史之有关于国本者至大,秦灭六国,取六国之史悉焚之;朝鲜亡后,日人秘其史籍,不使韩人寓目。以今日中国情形观之,人不悦学,史传束阁,设天降丧乱,重罹外族入寇之祸,则不待新国教育三十年,汉祖、唐宗必已无人能知,而百年之后,炎黄裔胄,决可尽化为异族矣!”这些论述说明,国民的民族历史意识的强弱,与国家民族的存亡兴衰有着直接的关系。 以中国历史为例。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持续发展,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其间虽曾多次遭到严峻的考验,但每一次都最终战胜了艰难险阻,取得新的发展。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几次短期的分裂,但统一是主流;虽有民族间的冲突、斗争,但多民族统一共处仍是历史的主线。如此悠久的历史,如此众多的民族、人口抟聚在一起,数千年间连续不断地繁衍和发展,这在世界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春秋、战国、秦汉文明可以与古希腊、罗马的文明媲美;唐宋盛世的文明水平,更是西欧“黑暗的”中世纪所不能企及。一部中国历史,是我们民族自信力的根据,学习历史,可以增强我们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力,增强我们对社会主义祖国的前途的信心。 激发爱国主义的热忱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的情感和意志的表现,它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千百年来巩固、凝聚起来的一种对自己祖国的最深厚的感情和信念。这种思想感情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出一种崇高的品质和精神。崇敬祖国、热爱祖国,并为之奋斗终身,甚至献上自己的生命。 历史学家吕振羽在《中国历史讲稿》的“引言”中这么说:“毛主席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讲: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任务。我们这个民族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的确,到国外一些地方去看一看,就更知道祖国的可爱。不把外国的历史和中国的历史比较一下,就不知道我们的祖先并不是对不起我们的,对我们很不错,给我们留下很多珍贵品。”远古的先民,筚路蓝缕,开启山林,开辟我们生于斯、养于斯的祖国山河,创造出光辉灿烂的历史文明。中华民族子孙世世代代生活、繁衍在这片土地上,休戚相关,荣辱与共,培养了极其深厚的胞泽之谊。保护我们祖国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爱护这千百年积累的优秀文化,珍惜世代相传的民族感情,是每一位中国人的天职。为了维护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一代又一代的先烈志士,怀抱着爱国热忱,前赴后继,流血牺牲,构成了历史上的灿烂篇章;为了推进祖国的文化发展,一代代的科学家、发明家、文学家、艺术家,创造了一笔笔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梁启超说,历史是爱国主义的源泉。了解我们祖国的历史,能激发起我们树立要无愧于先辈和后辈的历史责任感,加深了我们的责任感,也就是激发起我们的爱国主义热忱。 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历史学的特有功能之一,就是它以具体的历史人物、事例为素材,提供了一部生动的道德伦理的教科书。人生在世,为人处事,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自己心目中树立几个学习的榜样或楷模,仿照他们的行为准则来为人行事,把他们的嘉言懿行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用以鞭策自己努力上进。 李大钊曾说:“吾人浏览史乘,读到英雄豪杰为国家为民族舍身效命以为牺牲的地方,亦能认识出来这一班所谓豪杰的人物,并非有与常人有何殊异,只是他们感觉到这社会的要求敏锐些,想要满足这社会的要求的情绪热烈些,所以挺身而出为社会献身,在历史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悲剧、壮剧。我们后世读史者不觉对之感奋兴起,自然而然的发生一种敬仰心,引起有为者亦若是的情绪,愿为社会先驱的决心亦于是乎油然而起了。”这种“见贤思齐焉”的心理冲动,是不难体会的。当我们读到诸葛亮忠贞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诗句;读到文天祥宁死不屈,以诗明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因禁烟被黜,然报国之心益烈而写下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诗句,怎不令人热血沸腾,心神向往呢?近代以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家孙中山、黄兴、陆皓东、秋瑾、陈天华、林觉民,乃至李大钊、方志敏、刘胡兰等无产阶级革命先烈的崇高品德和光辉形象足以荡涤人们灵魂深处的污垢,萌生革命的豪情和崇高品质。这一系列有血有肉的历史记载,是人们进行道德修养的最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