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临床应用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临床应用【摘要】 目的 探讨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短节段的应用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9位患者施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其中单节段置换8例,双节段置换2例。脊髓型颈椎病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4例,混合型颈椎病2例。结果 随访时间4~19个月,平均时间9个月,对所有患者近期神经功能的改变,椎间影像的变化进行了随访,行JOA脊髓功能评定,JOA评分(17分法)从术前的7分提高到术后的15分。术前术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椎间盘的临床应用,恢复了椎间高度,获得了颈椎的近期灵活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颈椎;人工椎间盘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又一有效方法,可以避免常规融合术所带来的颈椎僵硬的问题,获得颈椎的近期灵活性。我院2008年3月至2010年6月共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9人,置换颈椎间盘数10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例,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36~60岁,平均46.7岁。单节段置换8例,双节段置换1例。脊髓型颈椎病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4例,混合型颈椎病2例。
1.2 影像学表现 对9例颈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进行了X线、CT和MRI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椎间盘后突,其中C3~4突出1例,C4~5突出5例,C5~6突出2例,C4~5、C5~6突出1例。3例伴有后方骨赘的形成,无后纵韧带的骨化。
1.3 手术方法 全麻后取仰卧位,将头、颈及胸部保持在中立位,肩及颈部垫枕使颈椎稍有前突。取右侧横形切口,游离并切开颈阔肌,沿胸锁乳突肌和动脉鞘之间隙达椎前,向两侧充分暴露颈长肌的内缘,切除椎前增生骨质。放入矢状楔子定位后确定打磨中心。适当撑开椎间隙,切除椎间盘至钩椎关节,精细打磨上下椎体终板,使其形成一凹面,大小和形状应与人工椎间盘的相匹配。扩大双侧神经根管,切除椎体后方骨赘。植入椎间盘,X线确定位置良好后去除椎间撑开器,关闭切口,术后颈托制动3 d,1周后正常活动。
1.4 评定方法 对所有患者行JOA脊髓功能评定[1],同时进行术前颈椎正侧位、过屈过伸位X线片检查,颈椎CT、MRI检查。术后6个月复查X线片、颈椎CT、MRI检查观察颈椎活动范围、颈椎弧度和椎间隙的变化。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对比术前、术后JOA评分及运动功能评定。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4~19个月,平均时间9个月。JOA评分(17分法)从术前的7分(5~8分)提高到术后的15分(13~16分)。术前术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获得了较为满意的颈椎活动度。影像学观察,有1例出现人工椎间盘终板角度后凸,因为椎体后缘过度磨削所致。其余患者颈椎恢复了良好的活动范围。
3 讨论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的优点:传统前路减压融合术是解除脊髓压迫,改善临床症状的有效术式。然而,节段性融合后颈椎活动功能的丢失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和生理的影响。相邻节段生物力学的改变,会进一步加速临近节段椎间盘的退变。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在解除病理改变的同时,维持了颈椎节段运动的灵活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颈椎相邻节段的椎间盘压力,起到避免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和发展。本组9例患者,JOA评分自术前7分升至术后15分,说明颈椎间盘置换在恢复神经功能和颈椎近期灵活性方面疗效可靠。
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我们把原来短节段融合的病例,作为人工椎间盘的手术适应证。如:脊髓型、神经根型、混合型、运动神经型、交感神经型和外伤性脊髓损伤性等,所出现的短节段的神经症状,均为人工椎间盘的手术范畴。本组只对前三种情况施行了手术,对其他类型者有待进一步观察。一般同一患者颈椎间盘置换的数目不应超过3个[2],过多的操作,易破坏颈椎固有的稳定性,形成假体松动。
颈椎间盘置换常见的手术并发症有:颈部水肿窒息,颈椎血管、神经、气管、食管损伤,椎间盘置换术后终板角度的改变,假体的松动下沉,假体周围骨质塌陷,异位骨化和假体周围感染等[3]。本组中仅有1例出现人工椎间盘终板角度后凸,是因为椎体后缘过度磨削和切除后纵韧带所致,其余患者尚无临床并发症的出现。
总之,人工椎间盘的临床应用,恢复了椎间高度,克服了颈椎僵硬的缺陷,获得了颈椎的近期灵活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于淼,孙宇,刘忠军,等.相邻双阶段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疗效的初步观察.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9,19(1):34-38.
[2] 田伟,韩骁. 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中华骨科杂志,2010,30(11):1161-1164.
[3] Fong SY,DuPlessis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乳腺癌放疗后急性放射线皮肤损伤治疗方法探析.doc
-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原因及防治探析.doc
- 乳腺癌早期外科手术治疗及化疗临床应用研究.doc
- 乳腺癌术后切口并发症防治体会.doc
- 乳腺癌术后化疗心理护理.doc
- 乳腺癌术后化疗应用及选择.doc
- 乳腺癌术后并发便秘相关危险因素研究及对策.doc
- 乳腺癌术后并发症原因研究.doc
- 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障碍护理.doc
- 乳腺癌术后患肢康复治疗.doc
- 半导体材料性能提升技术突破与应用案例分析报告.docx
- 半导体设备国产化政策支持下的关键技术突破与应用前景报告.docx
- 剧本杀市场2025年区域扩张策略研究报告.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人才培训体系构建中的市场需求与供给分析.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年人才培训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探索.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年内容创作人才需求报告.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年区域市场区域剧本市场消费者满意度与市场竞争力研究报告.docx
- 剧本杀市场2025年区域竞争态势下的区域合作策略分析报告.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人才培训与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docx
- 剧本杀行业剧本创作人才心理素质培养报告.docx
最近下载
- GB50150-201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2).pdf VIP
- GBT51121-2015 风力发电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doc VIP
- 抗凝剂皮下注射技术临床实践指南(2024版)解读 2PPT课件.pptx VIP
- 腰椎解剖应用.ppt VIP
- 人教版高一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集合》同步练习题及答案.pdf VIP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招标文件.doc VIP
- 《Android-Jetpack开发-原理解析与应用实战》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x VIP
- DB3706_T 74-2021 西洋梨生产技术规程.pdf
- 【精选】ICAO附件14.pdf
- JEP122G 半导体器件失效机理和模型.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