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肺间质纤维化谈中西医结合
从肺间质纤维化谈中西医结合【关键词】肺间质纤维化;中西医结合
【中图分类号】R56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2-0030-01
间质性肺疾病是呼吸内科学的四大病谱(感染性肺疾病、阻塞性肺疾病、肿瘤性肺疾病、间质性肺疾病)之一。慢性的肺间质病(Chronic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是一组异质性下呼吸道的弥漫性炎症性疾病群,此组疾病现至少包括180个病种。其中约60~65%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历史上对这种特发性的疾病曾有过各种各样的命名。现行的美国胸科学会和欧洲呼吸学会(ATS/ERS)分类方法主要根据组织病理学表现将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分成7个不同的类型:表现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型者命名为特发性肺纤维化(IPF),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因其表现为NSIP型而命名,原因不明的机化性肺炎(COP)因其表现为机化性肺炎型而命名,急性间质性肺炎(AIP)因其表现为弥漫性肺胞损伤(DAD)而命名,脱屑型间质性肺炎(DIP)因其表现为DIP型而命名,与DIP密切相关的一种类型命名为呼吸性细支气管炎间质性肺疾病(RBLD)因其表现为呼吸性细支气管炎(RB)型而命名,淋巴样间质性肺炎(LIP)因其表现为LIP型而命名。而最近首选的术语是IIP。IIP的发病机制目前有四种观点:①细胞因子网络学说;②免疫异常;③自由基损伤;④胶原修复失衡。以上第一种学说最令人信服。细胞因子拮抗剂和抗纤维化药物是两大研究热点。Coker等率先提出了一个筛选关键性致纤维化细胞因子的标准:a.该细胞因子能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或产生胶原;b.该细胞因子在纤维化患者的肺内基因表达和蛋白产量均增高;c.该细胞因子抑制剂能减轻肺纤维化动物模型的纤维化程度。目前完全符合以上三个条件的细胞因子只有TGF-β和TNF-α。IPF的诊断要点为:a.慢性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咳嗽。b.无明确的间质性肺病的病因。c.高分辩率CT表现为主要分部于基底部、胸膜下的网格状影及蜂窝肺和极少量毛玻璃影。d.外科肺活检可见新老病灶共存、轻微的炎症和成纤维细胞灶。e.疗效差和存活率低。从诊断开始平均存活2-3年,5年存活率约为20%,美国Douglas等报告,各种疗法如氧疗、秋水仙碱、泼尼松均不能改善普通间质肺炎型特发性肺纤维化(IPF/UIP)病人的预后。“还有观点认为IPF对激素一律是没有反应的,那些有反应的则是误诊。”所有对药物治疗无效而疾病进行性发展的患者都应该考虑肺移植。……不幸的是常常太晚才考虑给IPF患者做肺移植,30%或更多的患者在等待移植过程中就已经死亡了。
中医对肺间质纤维化的认识与西方医学不同。多数称为“肺萎”,病机一般认为与“虚”、“瘀”、“痰”有关。治疗当以益气、活血、健脾为基本大法达到治疗气虚、血瘀、痰阻之目的。我们以此组方以黄芪、丹参为主,提取物命名为“芪丹颗粒剂”,连续十年治疗观察,有效率78.8%。对肺间质纤维化这一世界顽疾和研究热点,打开了一个中医药治疗效果较好的窗口。使目前国内十个省的病员受益,并引起加拿大、日本和美国学者的关注。其中有肺活组织检查病理切片证实的二例病人,均在6~12个月治愈,其病理照片和治疗前后的肺CT图像可登录中国科技创新网(www.省略/医药卫生/辛洪涛网页)查看。且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视,我目前主持两项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项目)资助,证实芪丹颗粒剂能使鼠肺组织明显下调TGF-β与TNF-αmRNA的表达,与激素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等发现。从细胞因子与基因层面实现了与现代(西方)医学的接轨。我国中医名家刘渡舟教授在“方证相对论”中讲:“证之于病,如影随形,从取证的意义来讲,它优于近代医学之上”,“证的精微之处,古人则称之为机,凡事物初露的苗头都带有机义。昔日张仲景见侍中王仲宣,时年二十余,谓曰:君有病,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而死,令服五石汤可免。仲宣嫌其言忤,又贯且长也,受汤勿服。居三日,见仲宣,谓曰:服汤否?曰:已服。仲景曰:色候固非服汤之诊,君何轻命也?仲宣犹不言。后二十年,果眉落,后十百八十七日而死,终如其言。……古之医家,能通天地,决生死而百发百中,而皆善于识证知机,辩证之学岂可轻视之哉!”现代中医学认为这是“心法和顿悟”,……“心理学研究表明:心法、顿悟并非玄秘莫测,它们是人类思维中实实在在存在的,重要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在人类最早形成体系的三大传统医学中,唯有中医学以其独特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卓越的诊疗效果,在世界传统医学中一枝独秀,历经2000多年沧桑巨变依然生机勃勃。日本理化学研究所教授,野依良治,(也是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认为:中国具有许多其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