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江红教授论治小儿泄泻经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侯江红教授论治小儿泄泻经验

侯江红教授论治小儿泄泻经验[关键词] 侯江红教授;论治小儿泄泻经验 [中图分类号]R7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1)15―0136―02 泄泻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消化道疾患,临床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在小儿,尤其是婴幼儿的发病率很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其中以夏、秋季节发病最多。本病常见于西医学之急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秋季腹泻,胃肠功能紊乱,乳糖不耐受性腹泻等疾病。西医药对本病治疗大多有效,但是对于部分耐药性菌群所致的腹泻,以及部分病毒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腹泻,则时感束手无策,往往转而寻求中医药治疗。 侯江红教授是河南省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从事中医儿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载,治学严谨,勤求古训,专业知识渊博,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各种儿科病症,对本病的辨治有较深的造诣。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导师治疗小儿泄泻的经验介绍如下。 1、病因病机分析 传统教材对泄泻的分型,实证总因风寒、湿热及伤食;虚证则分为脾虚及脾肾阳虚,此种分型方法侧重于病因分类,而对于小儿泄泻的本质,侯老师认为,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的泄泻,最终落脚于“脾运失健,湿浊内停”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脾虚湿胜”才是病机关键。其中,湿邪是致病的主要病邪。 对于泄泻的病位,侯老师认为,主要病位应在于脾。因湿邪为致病的主要因素,而脾主运化水湿,倘若脾强健运,内外因素均不可致病;然如若脾不健运,则湿浊内生,导致泄泻。大便乃饮食所化,饮食入于胃,通过脾的运化、小肠的泌清别浊,其清者上归于肺,通过肺气宣发,散精于全身;其糟粕部分则下输大肠,化为大便。其中,脾在大便的形成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若脾运失司,清浊升降失常,水反为湿,谷反为滞,合污而下,并走大肠,则形成泄泻。在此湿为主邪,脾为生湿之源,故为发病之主脏。《景岳全书》有云:“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小儿(尤其是婴幼儿)脾常不足,且饮食不知自制,故而更容易为外邪、饮食等因素影响而罹患泄泻之疾。 2、辨证要点 小儿泄泻之辨证,侯老师强调应首重望诊,即察神态、症状、舌苔等整体情况,尤重于观察大便,根据大便的性状以辨别寒热虚实。临床医生应尽可能亲察患儿的大便,切不可因其臭秽而弃之不察。 一般认为,若大便色黄褐,气臭秽,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量多次频,或夹有粘液脓血者,多属湿热泻;若大便清稀多泡沫,甚如水样,臭味不大,肠鸣腹痛者,多属风寒泻;若大便稀溏,夹有乳凝块或食物残渣,气味酸臭或如败卵,脘腹胀痛,泻后痛减者,多属伤食泻;若大便稀溏,色淡不臭,水谷不化,或食入即泻者,则属脾虚泻:若大便澄澈清冷,无臭,久泻不止者,则属脾肾阳虚泻。 其中,大便臭味的大小可反映胃火的盛衰,对泄泻病性的辨别尤为重要。若其臭味大者,性多属“热”;若其臭味小或无臭者,性多属“寒”。但亦须结合其他病症进行辨别。如泻下急迫者,未必属火,某些风寒泄泻,因风寒与水湿相击,迫津下泄,亦可出现泻下如注之症;大便夹有乳块或食物残渣者,未必属伤食,脾虚或脾肾阳虚,胃寒无火,不能消谷亦可出现。 在临证中,除了对大便进行辨证,还应对兼症进行辨别,我们既应掌握大法,亦不能拘泥于成法,灵活辩证,方不致误。 3、治疗要则 基于本病“脾虚湿胜”的主要病机,侯老师在临床实践中,多从调理脾胃入手,从湿论治,恢复脾胃功能,使肠能主化物分清泌浊,吸收水液,排泄糟粕,疗效甚佳,确立“胜湿理脾”的治疗总则。“胜湿”是指祛除湿邪,“理脾”是指各种恢复脾胃健运的治法。 4、方药应用 侯老师经多年临床实践,逐渐摸索出治疗小儿泄泻的基础经验方――婴泻颗粒(三九免煎颗粒冲剂),组成:炒白术2g(相当于生药10g)、茯苓2g(10g)、车前草lg(15g)、炒薏苡仁1g(10g)、山药15g(10g)共5味药。该方是以《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参苓白术散为主方化裁而来,方中炒白术健脾燥湿,合茯苓健脾益气,共为君药。配伍山药助君药以健脾益气,兼能止泻;并用炒薏苡仁助炒白术、茯苓以健脾渗湿,均为臣药。更用车前草利水湿,分清浊而止泻,即“利小便以实大便”,是为佐药。另外,车前草入肺经,能清肺化痰止咳,可治疗泄泻兼咳嗽者。纵观全方,补中气,渗湿浊,使脾气健运,湿邪得去,则诸症自除,兼止咳化痰之功。 临床运用需随症灵活加减:如偏寒湿泻者,加苍术、藿香、桂枝;大便质稀色淡,泡沫多者,加防风:若里寒而腹痛、腹胀者,加干姜、木香;小便短少者,加泽泻、滑石;饮食不节,苔白厚腻者,加焦神曲、炒莱菔子、苍术;呕吐者加生姜、砂仁;面黄肌瘦、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脾虚伤食者,加党参、炒白扁豆、五味子、炙甘草;偏阳虚者,加制附子等。 5、病案举例 患儿,男,8个月,因“腹泻2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