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吸钝性解剖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肥胖患者胆囊良性疾病疗效研究.docVIP

冲吸钝性解剖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肥胖患者胆囊良性疾病疗效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冲吸钝性解剖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肥胖患者胆囊良性疾病疗效研究

冲吸钝性解剖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肥胖患者胆囊良性疾病疗效研究【摘要】 目的 探讨冲吸钝性解剖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肥胖患者胆囊良性疾病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40例肥胖胆囊良性疾病患者,根据病情及实验室检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冲吸钝性解剖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 本组40例患者,均有发作性右上腹疼痛,有程度不等的右上腹压痛,伴反跳痛18例,可扪及肿大胆囊触痛明显26例,Murphy征阳性36例,实验室检查胆红素、转氨酶正常30例。胆红素、转氨酶轻度异常10例。B超提示胆囊肿大,胆囊壁厚28例。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数升高35例。 1.3 诊断标准 肥胖症采用WHO诊断标准BMI≥30kg/m2即为肥胖。胆囊炎标准参考张化武主编的《临床外科学》[3]的相关标准进行,略有改动。依据:①胆囊扩大。②胆囊壁普遍增厚,增强扫描时见胆囊强化明显。对于出现胆囊穿孔、结石等并发症诊断困难者可行CT辅助诊断。 1.4 手术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具体方法参考梅京松[4]等的报道进行,略有改动。观察组参考袁和祥[5]等的相关方法进行,略有改动。所有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麻醉前30 min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钠0.1 g,阿托品0.3 mg。入室后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芬太尼4 μg/kg,丙泊酚1.5~2 mg/kg,维库溴铵0.08 mg/kg,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麻醉。常规四孔法操作,选择与腹壁尽可能垂直角度进针,进镜后探查腹腔,分离胆囊及周围粘连,充分暴露胆囊三角区后,用分离钳薄层撕开三角区前后及肝十二指肠韧带前方浆膜,然后用冲洗吸引器对此区域进行钝性推拔刮吸,冲洗刮吸推拔,如此反复多次,同时反复冲吸肝总管、胆总管及胆囊管前面纤维脂肪组织。沿肝十二指肠韧带找到胆总管及胆囊管,直视下沿胆囊管走向钝性分离浆膜层、纤维脂肪组织,暴露胆囊颈及胆囊管。随后夹闭切断胆囊管及胆囊动脉,顺行或顺逆结合剥离胆囊床,切除胆囊,彻底止血后取出胆囊。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患者住院时间及膈下感染、胆漏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术中出血量(79.3±16.2)ml,手术时间(83.1±15.2)min;观察组术中出血量(27.9±10.1)ml,手术时间(32.4±14.2)min。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46.2±9.7)h,开始下床活动时间(51.2±9.4)h,住院时间(12.2±3.5)d;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21.5±4.3)h,开始下床活动时间(22.4±9.2)h,住院时间(4.2±2.4)d。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开始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肥胖患者腹壁脂肪厚,常规气腹针通常难以进入腹腔。选择尽可能与腹壁垂直角度进针,可显著改善腹壁脂肪造成的进针困难。肥胖患者胸腹壁肥厚,顺应性差,耗氧量常高于非肥胖者。此外肥胖患者常合并心肌缺血、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术的风险。肥胖患者Calot三角脂肪堆积突出,易导致胆囊管、肝总管、胆总管及胆囊动脉间的关系难以辨别,堆积的脂肪组织质地脆,不易牵拉,易出血,更增加了与肝外胆道区分的难度。 冲吸钝性解剖法具有:①可反复冲洗、吸引,充分保证术野清晰,不易损伤管腔结构。②钝性分离,操作简单,且不易损伤血管,胆管及附近重要脏器。③脂肪组织经刮吸、分离而较易吸出,相对容易的暴露“三管”结构。④无需热传导损伤,操作简单安全,无需频繁更换器械等优点。本组在撕开薄层浆膜后,冲洗吸引器解剖,易暴露肝总管、胆总管及胆囊前壁,术中均采用钝性操作,出血少、术野清晰、对胆道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患者恢复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Hyogo H, Tazuma S, Cohen DE. Cholesterol gallstones. Curr Opin Gstroenterol, 2002,18(3):366-371. [2] 贾红伟,赵松坡,张帆.肥胖体型胆囊结石手术斜切口临床应用体会.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6):60-61. [3]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