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可吸收缝线分层连续缝合在腹部切口关闭中应用
可吸收缝线分层连续缝合在腹部切口关闭中应用【摘要】 目的 比较可吸收线分层连续缝合与丝线间断缝合的疗效。方法 将2005年6月至2009年12月行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由相同的人分别采用可吸收线分层连续缝合及丝线间断缝合,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可吸收线分层连续缝合组有3例脂肪液化,5例切口感染,经换药很快愈合,无切口裂开及切口疝发生。丝线间断缝合组发生脂肪液化12例,感染16例,经换药,有部分需要拆除缝线,平均愈合时间大于可吸收缝线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影响切口愈合的因素除患者自身情况外,切口部位、缝合方式、缝线选择都是重要因素。临床研究并未显示各种切口在切口裂开以及切口疝形成方面存在明显差异[1]。切口愈合不良甚或严重并发症的出现与切口的缝合方式及缝线的选择有一定的关系。切口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尤其在II、III类切口中。有研究表明,在丝线存在的情况下,只要有100个细菌就可引发感染[2]。伤口在愈合的炎症阶段最易发生感染。除与细菌污染引起感染,尤其在伤口内存在坏死组织和异物有关外,缝线的高张力引起的组织坏死,也是伤口感染不可忽视的原因[3]。丝线作为我国临床应用的主要手术缝线,其优点为便宜、牢固、成结性好。传统关腹中应用丝线分层间断缝合,大部分患者能够顺利愈合。不吸收缝线缝合可靠,但晚期有窦腔形成和切口疼痛[4]。分析可能与缝线过紧或异物刺激有关。还可能有线头排异情况出现,甚或窦道经久不愈。一旦感染,需要拆除缝线。可吸收线PGA成分为聚乙醇酸,薇乔缝线成分为聚乳酸羟基乙酸,均可经水解被人体吸收,张力保持2周以上,60~90 d完全吸收。采用可吸收线分层连续缝合,保持缝线与切口长度适当的比例,能够保证切口的对合而且当术后出现腹压增高的情况下能适当延长,使张力均匀分布于连续缝线之上[5]。在拉拢切口的同时,不至于过紧切割组织或致组织缺血坏死,影响愈合。缝合腹膜后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切口,更换手套后再连续缝合各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与丝线间断缝合相比,减少了手术时间,术后切口并发症也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即使出现切口感染,在换药中不需要拆除缝线,只需要充分引流即可。以生理盐水充分冲洗切口,更换手套及器械,能够明显减少术后切口感染,对于污染切口尤其重要。过去曾要求严密缝合,闭合后不能残留死腔,事实上,过度严密缝合后组织缺血坏死反而会形成死腔,只要将皮下组织用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平整对合,组织便会很好地愈合,不会有血液或体液积聚其中[6]。
可吸收线全层缝合,近年来为国内所接受。我们观察,切口感染往往来源于腹膜外,一旦出现切口感染,单纯敞开皮肤及皮下,往往不能充分引流,而拆除缝线往往等于敞开整个切口,对于感染可能性较大的III类切口,我们认为应慎重使用。
对于皮肤缝合,虽然对于切口裂开、切口疝甚至切口感染都影响不大,但是对于患者来说,却是最直观的印象。大多数学者认为皮肤上难免有细菌,丝线缝合时细菌可经过针道进入皮肤及皮下组织[7]。我们使用可吸收线连续皮内缝合,外形美观,术后无需拆线,愈合后无蟹足样瘢痕,明显易于被患者接受,提高了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同时,由于不用拆线,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综上所述,可吸收线分层连续缝合,是快速、安全、可靠的关腹方式,尤其对于II、III类切口,尤其适用。同时可吸收线皮内连续缝合,既免去拆线,缩短了住院时间,又保证了切口愈合美观。
参考文献
[1] ODwyer PJ,Courtney CA.Factors involved in abdominal wall closure and subsequent incisional hernia.Surgeon,2003,1(1):17.
[2] 庄潮平,蔡高阳.两种生物可吸收缝合线在腹壁手术中的应用比较.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5(21):4047.
[4] 唐健雄.腹壁切口缝合与缝线的选择.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11(11):815.
[4] wissing J,VAN vroonhoven T,Schattenkem ME.Fascia closure after middline laparotomy:results of a randomized trial.Br JSurg,1987,74:748-751.
[5] 张育超,杨斌.腹部切口全层缝合与分层缝合对照研究.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12(12):1054.
[6] 伍晓汀,张明鸣.普通外科腹部切口选择和正确操作.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1(1):30.
[7] James,Five years experience with tape 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必修一 1.1质点与参考系.pptx VIP
-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项目教程(华为eNSP模拟器版)全册电子课件汇总.pptx
- 2024年新人教版7年级上册英语全册课件(新版教材).pptx
- DM.05 ×× U9 ERP项目-项目日报-年月日.docx VIP
- DM.01 ×× U9 ERP项目-项目章程.pptx VIP
- (含六套期末试卷)七年级下册地理精品学案:第2课时复杂的气候.doc VIP
- DM.18 ×× U9 ERP项目-阶段汇报.pptx VIP
- DM.16.01 ××U9 ERP项目培训计划书.docx VIP
- 标准图集-03J601-2 木门窗(部品集成式).pdf VIP
- 2025年江苏省高考化学试卷真题(含答案及解析).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