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华 医 事 学 院 文件名称 通识课程4 生死学教学规范 陈美凤老师 版 .doc

中 华 医 事 学 院 文件名称 通识课程4 生死学教学规范 陈美凤老师 版 .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 华 医 事 学 院 文件名称 通识课程4 生死学教学规范 陈美凤老师 版

中 華 醫 事 學 院 文件名稱 通識課程4─生死學 教學規範 陳美鳳老師 版次 A 頁次 3-1 文件編號 壹 課程說明 一、課程名稱:生死學 二、使用教材:授課教師自編 三、授課時間:依校訂時段 四、授課班級:日間部四技、二技 五、學分數╱時數:二學分,每週二小時 六、教學大綱:見附件(一) 貳 教學目標 生死學(Life and death Studies)是一門跨學科的新學問。 死生大事!「死」和「生」是一體之兩面,相互制約,係人類亙古長存、不可逃避的人生課題。人類鍥而不捨地發展文化、運用藝術、聯結宗教、創新科技,來解決生存問題、豐富需求。然理解『生』,未必能透視『死』!而「死亡文化」實質上是「生存文化」的一種特殊型態,係「生者」所從事、其文化亦為「生者」所創立。人們對於生死的認知,體現於其操作模式和實務形態中,成為一套價值觀念、潛存信仰、思維方式,來建構集體的民族心理與喪葬儀式,維持社群的秩序運作與和諧。直至今日,對於死亡的關注和探討,已擴及:死亡的定義、標準、瀕死過程、臨終關懷、哀傷輔導、居喪經驗、喪葬儀式、撿骨過程…及其社會功能…等。內容廣泛,涵蓋:文化人類學、社會學、宗教學、醫學、生物學、心理學、倫理學、法律觀點…等。 『養生』『送死』,人情之常,然囿於習氣,喜生懼死,既言喪葬,視為不詳,牽於禁忌、泥於小數,避之唯恐不及!因此重視生死教育,認知各民族的生死觀、釐清生死思維、了解生命之賡續性,自價值觀、倫理觀、社會觀、文化觀,闡揚歷史傳承之精義所在。在科技整合的現在理論基礎上,提供理性之導引,俾建立健全之生死觀,穿透那隔離生死的厚重黑幕,驅離那籠罩心頭之巨大陰影,克服諸多禁忌與疏離,發揮臨終關懷的人道精神,焠鍊藝術化、人性化的儀節,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踐履更具現代化的殯葬活動。俾活得尊嚴、死得安詳。 愛因斯坦曾說:人類若想生存下去,必須創造新的思想方式。在工具理性高漲之多元 社會,研究本學科,其於人類心靈的昇華、精神的教育,必能裨補缺漏,有所助益。 參 教學方法 一、引起動機:說明主題之背景、意義、重要性、影響力,藉此引導學生學習之興趣。 二、教學方法:針對教材性質,採自學輔導、討論發表、講述、表演、欣賞、啟發等方法,參合隨機運用,達成單元目標與行為目標。 三、教學媒體:電腦、單槍、圖片、實物等。 四、預警措施:課堂中隨時抽問。 中 華 醫 事 學 院 文件名稱 通識課程4─生死學 教學規範 陳美鳳老師 版次 A 頁次 3-2 文件編號 肆 教學評量 評量方式: 1.應用練習:堂上練習→研討課程大綱、老師講評。或簡要筆試、口頭問答、抽查作業。 課後練習→主題之討論、補充,讀書報告。 2.質疑:學生提出問題,師生共同解決,加深了解。養成提綱挈領之能力。 二、學習效果:平時表現(含出席率)40%、期中報告30%、期末報告30%。 伍 補救教學 追蹤輔導:督導書面報告之完成、評量學習結果,診斷學生缺失,謀求加強或補救。 1.增加學生接受口試之機率,有進步即予鼓勵。 2.課外輔導:開放辦公室時間提供學生諮詢。 假期重補修:參考課務組之「暑期重修作業辦事細則」辦理。 陸 教學改進 依學生素質及理解程度、期末教學評量,調整教學速度及內容深淺。 柒 附件 教學大綱、進度表 柒 教學大綱、進度表 中 華 醫 事 學 院 文件名稱 通識課程4─生死學 教學規範 陳美鳳老師 版次 A 頁次 3-3 文件編號 附件一 94學年度第二學期生死學課程教授大綱 日期 週次 教 學 大 綱 學生分組報告 場  地 2、22 1 準備週 新科技702 3、1 2 導言:生死學概論與遠景 3、8 3 中國古代哲學、文化學之生死觀 前世今生、瀕死經驗分享 3、15 4 西方社會學、哲學、文化學之生死觀 宗教:佛教生死觀 3、22 5 中國之喪葬文化 宗教:基督教生死觀 3、29 6 台灣民間喪禮之文化作用 宗教:天主教生死觀 4、5 7 台灣喪葬儀式之人文意義與發展方向 孝女白瓊〈田野調查〉 清明節 4、12 8 電影欣賞、討論 4、19 9 期 中 考 4、26 10 台灣民間喪禮之儀軌與功能 殯葬經驗與公共衛生 5、3 11 撿骨、葬俗、葬法、墓式與風水 殯葬之資訊與應用 5、10 12 殯葬文化之提昇與發展 預立遺囑、遺體捐贈、生前契約 5、17 13 生命的關懷:殯葬倫理學 臨終關懷、哀傷輔導、自殺議題、安樂死之討論 5、24 14 養生與醫療 藥膳製作說明與分享 5、31 15 養生與醫療 養生館〈整椎、經絡按摩、腳底按摩;藥浴、SPA養生〉 端午節 6、7 16 從陽宅學、命理談養生理論 奈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