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慢性肺心病患者中应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护理干预在慢性肺心病患者中应用

护理干预在慢性肺心病患者中应用【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肺心病患者在临床护理中的特点和效果。方法 对我科2006年3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慢性肺心病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由于护理得当,未出现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护理效果满意。结论 加强对慢性肺心病知识的认识,做好患者的护理干预,可减少其心理负担,有助于其参与治疗和护理,促进其心理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密切护患关系。? 【关键词】 肺心病;护理;慢性疾病 慢性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循环阻力增加,使肺动脉压力增高,右心负荷加重而造成右心室肥大,伴或不伴右心功能不全的心脏病[1]。临床上其合并症多,病情复杂多变,需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与护理,我科2006年3月至2009年2月收治慢性肺心病患者42例,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2例慢性肺心病患者,男29例,女13例,年龄41~78岁,平均(52.4±6.5)岁。 2 护理 2.1 病情观察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注意有无发绀和呼吸困难及其严重程度;观察有无心悸、胸闷、腹胀、尿量减少、下肢水肿等右心衰竭的表现;定期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头痛、烦躁不安、神志改变等肺性脑病的表现。 2.2 休息与活动 让患者了解充分休息有助于心肺功能的恢复,在心肺功能失代偿期应绝对卧床休息,协助采取舒适体位,如半卧位或坐位,以减少机体耗氧量,促进心肺功能的恢复,减慢心率和减轻呼吸困难。代偿期以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为原则,鼓励患者进行适量活动,活动量以不引起疲劳、不加重症状为度。对于卧床患者应协助定时翻身、更换姿势,并保持舒适体位。依据患者的耐受能力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缓慢的肌肉松弛活动,如上肢交替前伸、握拳,下肢交替抬离床面,使肌肉保持紧张5 s后,松弛平放床上,鼓励其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提高活动耐力,同时应减少体力消耗,指导患者采取既有利于气体交换又能节省能量的姿势,如站立时,背倚墙,使膈肌和胸廓松弛,全身放松;坐位时,凳高合适,两足正好平放在地,身体稍前倾,两手摆在双腿上或趴在小桌上,桌上放软枕,使患者胸椎与腰椎尽可能在一直线上。卧位时抬高床头,并略抬高床尾,使下肢关节轻度屈曲[2]。 2.3 用药指导 肺心病的急性期治疗应以抗感染为主,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大量使用抗生素后注意观察口腔有无真菌感染;对快速利尿的呋塞米经静脉给药后要准确记录尿量,因本药有扩张静脉作用,需防止低血容量、低血压的发生。应用强心剂时,由于患者长期吸氧,对强心剂耐受性差,易中毒,应密切观察心率;应用扩血管抗凝、呼吸兴奋剂时,要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熟悉药物副作用,观察用药前后患者的病情变化。 2.4 呼吸道护理 及时清除痰液,改善肺泡通气功能,教会患者正确的排痰方法,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指导其先深呼吸,深吸气末保持张口状,连续咳嗽数次,使痰到咽部附近再用力咳嗽,将痰排出。对长期卧床、久病体弱无力咳嗽者、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可协助拍背排痰,为患者翻身1次/2~3 h,2~3次/d拍背,肺部叩打能使痰液松动,利于咳出,同时也可减轻呼吸肌做功,减少氧耗,鼓励患者多饮水,使用?痰剂或雾化吸入器湿化痰液易于咳出。吸痰时动作要轻柔,导管左右旋转,缓慢抽吸,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0~15 s,以免加重缺氧,引起心率失常,并在吸痰时注意观察患者反应和痰液的性质、量、颜色和气味,必要时留取痰标本做好痰培养试验。 2.5 预防肺性脑病 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有意识障碍者,予床栏及约束带进行安全保护,必要时专人护理;定期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出现头痛、烦躁不安、表情淡漠、神志恍惚、精神错乱、嗜睡和昏迷等症状时,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给予持续低流量、低浓度给氧,氧流量1~2 L/min,浓度在25%~29%,吸氧时应注意吸入气体的加温和湿化,防止高浓度吸氧抑制呼吸,加重二氧化碳潴留,导致肺性脑病;每日吸氧至少15 h,氧疗时间达6个月以上,使动脉血氧分压至少达到60 mm Hg才能获得满意效果;给氧时宜采取鼻导管、鼻塞、面罩给氧,两侧鼻孔交替插管以保护鼻黏膜;遵医嘱应用呼吸兴奋剂,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出现心悸、呕吐、震颤、惊厥等症状,应立即通知医生。 2.6 健康指导 2.6.1 疾病知识指导 使患者和家属了解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及防止原发病的重要性,减少反复发作的次数,积极防治原发病,避免和防治各种可能导致病情急性加重的诱因,坚持家庭氧疗等。 2.6.2 增强抗病能力 加强饮食营养,保证机体康复的需要,病情缓解期应根据肺、心功能及体力情况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呼吸功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