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心脾两虚型脑供血不足260例
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心脾两虚型脑供血不足260例[摘要]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心脾两虚型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260例患者中医辨证为心脾两虚型,260例脑供血不足者均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味中药汤剂口服治疗。结果:5年来运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心脾两虚型脑供血不足,中药汤剂口服治疗,1~2个疗程,总有效率为92.7%。结论:中医辨证应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心脾两虚型脑供血不足,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脑供血不足;补中益气汤;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4(b)-079-02
脑供血不足属中医眩晕范畴,是脑血管病常见病,多发病,眩晕是由风阳上扰,痰火内阻等导致的脑窍失养,脑髓不充,以头昏目眩、视物旋转为主要表现。而心脾两虚型眩晕,多由于劳倦思虑、病久失调所致。头昏目眩、少气懒言、失眠健忘、心悸气短、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神倦乏力、舌质淡嫩、苔薄白或腻、脉沉细弱为主要表现。现代医学可见于内耳性眩晕、颈椎病、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病及高血压、低血压、脑动脉硬化、贫血等病。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60例患者,均经彩色经颅多普勒(TCD)诊断证实。其中男性患者125例,女性患者135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65岁,平均45岁。双侧大脑前动脉30例,双侧大脑中动脉56例,双侧大脑后动脉65例,双侧椎动脉68例,椎-基底动脉41例。
1.2 治疗方法
方药组成及用法:党参25g、白术15g、陈皮15g、半夏15g、升麻5g、柴胡15g、黄芪30g、当归10g、生地25g、麦冬15g、龙骨30g(先煎)、牡蛎30g(先煎)、天麻15g、葛根30g、鸡血藤30g、白芥子10g、川芎10、牛膝15g。每日1剂,先煎药物先煮30min,其余药物用水泡30min,与先煎药物同煮两次,取汁300ml,早晚分服,7d为1个疗程。随证加减:头痛者加白僵蚕、元胡;失眠、多梦者加茯神、磁石;胸闷气短者加石菖蒲、薤白;面部发热者加浮小麦、大枣;大便溏稀者加薏苡仁、草豆蔻;血压偏高者加石决明、益母草。
1. 3疗效标准
经1~3个疗程治疗,临床症状、体征消失、为临床治愈。经1~3个疗程治疗,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劳累后无不适感为显效。经1~3个疗程治疗,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停药后仍有反复者为好转。服药1~3个疗程后,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者为无效。
2 治疗结果
260例脑供血不足患者,经1~3个疗程治疗,临床治愈106例,占40.8%,显效70例,占26.9%,好转65例,占25%,无效19例,占7.3%。总有效率为92.7%。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46岁,某公司会计师。头昏头痛2年,经服多种脑血管药物,疗效欠佳,于2003年3月20日前来就诊。刻诊:头昏、头痛,闭目静卧稍轻,头部转动症状加重,伴失眠多梦、胸闷气短、少气懒言、神倦乏力、大便溏稀、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濡。
体格检查:体温36.3℃,脉搏80/min,呼吸20/min,血压120/75mmHg,神志清楚,诊查合作,面色不华,自动体位,语声低微,无异常气味,听诊双肺呼吸音清,心界不大,未闻及病理性杂音,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经彩色经颅多普勒检查示:双侧椎动脉血管痉挛,双侧大脑中动脉、双侧大脑后动脉、左侧大脑前动脉均供血不足。
西医诊断为脑供血不足,中医诊断为眩晕,辨证属心脾两虚型,治宜益气活血、养阴安神、止痛。
方药:党参25g、白术15g、陈皮15g、半夏15g、升麻5g、柴胡15g、黄芪30g、当归10g、生地25g、麦冬15g、龙骨30g(先煎)、牡蛎30g(先煎)、天麻15g、葛根30g、鸡血藤30g、白芥子10g、川芎10、牛膝15g、白僵蚕15g、元胡20g、薤白20g、薏苡仁30g、草豆蔻20g。1d 1剂,早晚水煎服。
1个疗程后。头昏、头痛、失眠多梦、胸闷气短、少气懒言、神倦乏力症状明显减轻,2个疗程后症状消失,随访至今未复发。
4 体会
脑供血不足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素问“饮人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则脾胃乃伤;喜、怒、忧、恐,损耗元气。张介宾有“无虚不作眩,当以治虚为主”的名言。脾居中土,升清降浊,驾驭上下,故眩晕无不涉及于脾。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本病的发病多由于劳倦思虑、病久失调。导致心血不足、脾气虚弱所表现的证侯,见头昏目眩、少气懒言、失眠健忘、心悸气短、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神倦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失眠疗效观察.doc
- 血府逐瘀汤在骨折中治疗文献探究.doc
- 血府逐瘀汤治疗慢性咽喉炎48例.doc
- 血府逐瘀汤治疗肺间质纤维化临床探究.doc
- 血府逐瘀汤治疗骨折早期30例疗效观察.doc
- 血府逐瘀汤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体会.doc
- 血府逐瘀胶囊治疗慢性咽炎疗效观察.doc
- 血必净对脓毒症大鼠心肌保护作用探究.doc
- 血必净治疗各种药物中毒性心肌炎临床探究.doc
- 血必净治疗挤压综合征临床体会.doc
- 《GB/T 32879-2025电动汽车更换用电池箱连接器》.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21649.2-2025粒度分析 图像分析法 第2部分: 动态图像分析法.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20899.9-2025金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9部分:碳量的测定.pdf
- 《GB/T 20899.9-2025金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9部分:碳量的测定》.pdf
- GB/T 20899.9-2025金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9部分:碳量的测定.pdf
- 《GB/T 33820-2025金属材料 延性试验 多孔状和蜂窝状金属高速压缩试验方法》.pdf
- GB/T 33820-2025金属材料 延性试验 多孔状和蜂窝状金属高速压缩试验方法.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33820-2025金属材料 延性试验 多孔状和蜂窝状金属高速压缩试验方法.pdf
- GB/T 45910-2025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模板保护方案的性能测试.pdf
- 《GB/T 45910-2025信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模板保护方案的性能测试》.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