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护理干预
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护理干预【摘要】目的 探讨迟发性Vit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18例迟发性Vit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婴儿进行细致观察,及时了解其意识状态,血压、囟门、出血等情况,迅速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 18例迟发性Vit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婴儿14例治愈,治愈率在80%,护理效果满意。结论 迟发性VitK缺乏致颅内出血是可以预防的,一旦发生经积极的治疗与干预可以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
【关键词】VitK缺乏;颅内出血;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555[2007]01-0094-02
迟发性VitK缺乏性出血的发病过程具有隐匿性,颅内出血的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高,且易被误诊,故早期诊断,及时救治是改善预后的关键。现将我科2004年1月至2006年3月共收治的18例迟发性VitK缺乏致婴儿颅内出血的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8例均符合贾汝贤提出的诊断条件,男12例,女6例,年龄20d至3个月。单纯母乳喂养13例,人工喂养5例,产后母亲未食用蔬菜、水果10例,母亲因病应用抗生素6例,婴儿因呼吸道、肠道感染应用抗生素7例,发热9例,贫血、面色苍白8例,黄疸2例,呕吐5例,前囟隆起紧张10例,意识障碍5例,颈项强直3例,双瞳孔不等大且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2例,口角歪斜1例,哭闹不安、易激惹8例。实验室检查:血Ca1.2~2.13mmol/L,Hb38107g/L,血小板正常,凝血酶原时间均延长4例,总胆红素升高,以间接胆红素为主,3例GPT升高,碱性磷酸酶105~1400U/L;腰穿8例,5例见到皱缩红细胞和(或)血性脑脊液;头颅CT检查12例,其中硬膜下出血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脑实质出血1例,脑室内出血1例。出院后随访2个月至1年,14例正常,3例出现继发性癫痫,1例智力落后。
2病情观察
神经系统的观察:①意识:意识的变化标志着病情的好转与恶化,可通过呼唤、给痛觉刺激以及是否睁眼来判断意识障碍程度。②瞳孔: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且伴有呼吸深大,脉搏慢而有力,血压升高,提示可能发生脑疝,应及时处理,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③颅内压的观察:颅内压是否增高,是颅内出血患儿又一重要监测指标。应严密观察患儿有无拒乳、尖叫、呕吐、双眼上翻或凝视,前囟门饱满、紧张或隆起,颅缝是否裂开,嗜睡或昏迷等。
3护理干预
3.1一般护理干预 室内保持安静,定时通风、消毒,室温在22~24℃,湿度在60%~65%,光线不宜过强。患儿绝对静卧。头肩抬高25~30。有利于颅内血液回流,降低颅内压。各种操作应集中,不能抱起患儿喂奶,应将母乳吸出用奶瓶或滴管喂养。注意保暖。
3.2防止继续出血 本病一经确诊,立即给予维生素K5~10mg静脉推注,连用3~5d,立止血1U静脉注射。根据贫血出血情况给输新鲜血、红细胞或血浆。本组18例,输全血9例,输血浆6例,输红细胞3例。另外各种注射拔针后,按压针眼时间应适当延长,一般为5~10min(以不出血为止)。
3.3镇静止抽 对于烦躁、抽搐患儿注意抽搐的先兆、性质及持续时间,抽搐时立即放压舌板于上下臼齿间,置患儿侧卧位吸氧,立即给予安定0.3~0.5mg/kg,缓慢静脉注射至抽搐缓解,同时心电监护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无呼吸异常时再给鲁米那,如抽搐症状缓解,则每12h按2.5mg/kg维持治疗,仍不能控制者用5%水合氯醛1ml/kg保留灌肠,并记录用药效果,以决定用药量及间隔时间。本组18例经上述处理均起到了很好的镇静止抽作用,无呼吸抑制、舌咬伤、舌后坠的情况发生。
3.4颅内压增高的护理干预 当患儿出现严重高颅压症状并伴有明显呼吸抑制时,给小剂量20%甘露醇O.5~0.7g/kg静脉点滴,每4~6h1次,同时给地塞米松1mg/kg静脉注射。应用脱水剂时应防止外漏,一旦发生外漏,应尽快用京万红软膏外敷或用25%~50%硫酸镁局部湿敷。
3.5呼吸道的管理 5例病儿有呕吐,呕吐时头偏向一侧。贫血、昏迷患儿应及时给予吸氧。由于昏迷患儿咳嗽及吞咽反射消失,痰液易阻塞呼吸道,故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可用吸引器吸引,吸引时应选稍粗的吸痰管,压力偏小,吸引管停留在气管内的时间要短。吸痰后再用氧气面罩盖住患儿口鼻,促使高度氧和避免每次吸引时气体从患儿肺部吸出引起缺氧及肺不张。抽吸鼻腔痰液的时间要短,每次不超过10s,以免阻塞呼吸道。
3.6输液护理干预 患儿病情重、输液时间长、用药多。在静脉穿刺时严格无菌操作原则。尽量用留置针,减少穿刺次数,同时注意输液通畅。若局部肿胀,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尽量避免头皮静脉穿刺,以防加重颅内出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