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直肠脱垂改良术式治疗.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度直肠脱垂改良术式治疗

重度直肠脱垂改良术式治疗【摘要】 目的 探讨有效治疗重度直肠脱垂的方法和经验。方法 对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33例重度直肠脱垂患者均采用改良直肠黏膜柱状梯形缝扎,辅以硬化剂直肠周围间隙注射和肛门环缩术治疗,建立定期随访制度,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大多患者在手术后1~7 d内有轻微里急后重感,均自行消退;2例患者在大便时有轻微出血现象,随着恢复过程症状消失;2例出现轻度切口感染,经换药治愈。术后0.5~2年内随机抽样对18例术后患者行肛门指检,未见肛门狭窄和其他后遗症发生;随机抽样对24例行直肠镜检查及钡灌肠透视,无一例发生内脱内套现象;随访1~2年,33例无一例复发。结论 改良直肠黏膜柱状梯形缝扎,辅以硬化剂直肠周围间隙注射和肛门环缩术治疗重度直肠脱垂,方法简单,疗效确切,标本兼治。? 【关键词】重度直肠脱垂;改良术式 重度直肠脱垂多发生在中老年患者,病程长,反复发作,往往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重度直肠脱垂患者33例,均采用改良直肠黏膜柱状梯形缝扎术,辅以硬化剂直肠周围间隙注射和肛门环缩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3例,其中男28例,女5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75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30年,平均12.5年;脱出长度8~10 cm 24例,11~15 cm 9例。住院前在外院采用其它手术方式治疗后无效或复发8例;合并单发性直肠息肉6例,环状混合痔3例,直肠溃疡性炎症5例;术前丧失生活自理能力者2例;本组患者全部合并严重肛门松驰,可容纳三指以上。脱出直肠呈圆柱或圆椎形,有环形皱襞,需手法复位。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 ①术前2 d进流质饮食;②术前12 h禁食;③术前3 d口服PPA(吡哌酸)0.5 g,3次/d,甲硝唑0.4 g,3次/d;④术前2 h连续清洁灌肠2次;⑤合并直肠炎症溃疡者先行中西药保留灌肠,待炎症消退,溃疡愈合后再行手术。 1.2.2 直肠黏膜柱状梯形缝扎术 骶管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右侧卧位或截石位,暴露臀部,术区皮肤黏膜用碘伏消毒,带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令患者增加腹压使直肠脱垂至最大限度,在脱垂之黏膜顶端两侧分别缝线牵引,再次黏膜消毒。围绕直肠圆柱分别于截石位3、7、11点用中号铬制肠线距齿线上1 cm处沿直肠横轴缝扎。进出针间距依直肠脱垂的直径而定一般2~4 cm。然后自下而上间断呈梯形缝扎,进针深度达直肠黏膜下层并带少许平滑肌,上下两针间距1~1.5 cm,并呈低宽顶窄式缝至脱垂顶端反折处再向上缝扎1~2针。使缝合后的3、7、11点呈3个圆椎形支撑柱。然后手法缓慢复位,最后检查肠腔能顺利通过两指即可。大部分患者于缝扎完毕时能自动复位,增加腹压亦不会再脱出。在行直肠黏膜柱状梯形缝扎前,患者若肛门内有痔核脱出的将脱出内痔结扎,如有外痔者在外痔处切除或缝合;合并直肠息肉者,先行单纯缝扎切除。 1.2.3 硬化剂直肠周围间隙注射 术区皮肤黏膜用碘伏重新消毒,带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通常选3个间隙即截石位3、6、9点左右骨盆直肠间隙和直肠后间隙。注射2∶1消痔灵(2份消痔灵,1份2%利多卡因),用7号腰椎穿刺针先穿刺一侧骨盆直肠间隙,穿刺点距肛缘1.5~2 cm处,左手食指在肛内作引导。约进入4 cm处针尖遇到阻力即达肛提肌下面,再进针入骨盆直肠间隙,插入肛内的食指可触及针尖在肠壁外自由滑动,再将穿刺针刺入1~2 cm,成人共达6~7 cm。然后注药,边注药边退针,一侧注药量10~14 ml,更换穿刺针,同法注射另一侧。直肠后间隙进针4~5 cm,注药6~10 ml。 1.2.4 肛门环缩术 在肛门前后正中位,距肛缘2 cm处分别作0.5 cm放射状直切口,用小弯止血钳从后正中切口进入,至前正中切口露出钳尖,引入3号铬制肠线至肛门半周,同样方法引入另半周,使肠线置于外括约肌皮下部与浅部之间。后正中切口处拉紧肠线,紧缩肛门可通过一食指后打结,并移动线结至切口旁皮下,1-0丝线缝合前后切口各一针。 1.2.5 术后处理 直肠内置入橡胶肛管5~7 cm(便于引流和观察出血情况,2 d后拔除);肛外用碘伏棉球消毒肛门皮肤,肛内注入痔疮膏,凡士林油纱条,盖塔形棉花团,覆盖无菌纱布,胶布固定后再用绷带作“丁”字形固定。 1.2.6 术后治疗 术后卧床1周,5 d内进流质饮食,3~5 d内不宜大便,每天适量输液并使用有效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第6天改进半流质饮食,停止输液改用口服抗生素维持3~5 d,第6~8天拆除肛门缝合丝线。口服槐角丸或麻仁丸保持大便通畅,全休30 d,半年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忌辛辣食物和酒,建立定期随访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