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驾一叶扁舟在生活海洋里撷取朵朵浪花
驾一叶扁舟在生活海洋里撷取朵朵浪花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作为母语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学海茫茫,波澜壮阔,奇妙无比。让我们驾起一叶扁舟,徜徉其间,采撷朵朵浪花,收获满眼灿烂,满心馨香。
一、处处留心皆语文
生活似海洋,浩瀚无边,内蕴深厚,包含的语文知识,比比皆是,让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广告中有语文。当今的时代,广告铺天盖地,让人目不暇接。广告小天地,语文大舞台。我们要学会从广告词的形式和内容上来学习语文知识。比如:我们应从“维维豆奶,欢乐开怀”(维维豆奶广告词)中感受到词语的精炼;从“长城电扇,电扇长城”(长城牌电扇广告词)中学到比喻、顶针的修辞知识;从“一切皆有可能”(李宁广告词)、“如果你知道去哪,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贵人鸟广告词)中学到自强不息、拼搏进取的做人道理。
歌词中有语文。音乐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流行歌曲是中学生的最爱,听歌,也有利于我们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歌,写作著文。像《明月几时有》、《在水一方》、《无题》、《送别》这些歌,本身就是一首首韵味无穷的诗,我们可以从遣词造句、营造氛围、创设意境等方面理解、感受诗歌。在写作中,我们可以用歌词做标题,用歌词做文章内容,这就会让人眼前一亮,倍感清新、亲切。当然,我们也不难发现诸如“珠穆朗玛是最高的山坡”、“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等歌词中存在的语法混乱、不合逻辑等语病现象,而这正可以巩固我们的语文知识。
对联中有语文。对联是中国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对联又称楹联、楹贴等,是悬挂或粘贴在墙壁和楹柱上的联语,是用汉语描述客观事物,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我们接触较多的一般有“春联”、“婚联”、“寿联”、“挽联”等,对联以文字精炼、构思巧妙、意蕴浓郁著称。每逢寒假,不少学校的语文老师总会给学生们布置“收集春联”实践作业,让学生观赏、品味、收集那些或辞旧迎新、祈福求禧,或寄托理想、憧憬未来的好春联。读春联,赏春联,让学生不仅领略到春联遣词造句的机智妙趣,还学会由外而内地领悟春联的文化内涵。
灯谜中有语文。灯谜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传统的一门综合性艺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廋辞”、“隐语”等,应该是谜语的雏形,直至南朝宋文学家鲍照作“井”、“龟”、“土”三个字谜,并以《字谜三首》收入他的诗集后,才有了“谜”字一称。后来逐渐成了一种口头说猜游戏。之后,一些文人学士为了显示才学,常在元宵花灯之夜,将谜条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吸引过往行人,因之有了“灯谜”一称。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闹花灯,猜灯谜,成了元宵之夜的重要活动。现在,每逢到了元宵节,也有不少单位、社团搞猜灯谜活动,在休闲娱乐之中,很能学到知识。
二、学以致用好做人
听报告会,不少学生曾为演说家口若悬河、酣畅淋漓的表达所折服;看电视、电影等,很多人曾为演员的经典对白、精彩表演而赞叹。仔细想来,他们流畅的表达、绝佳的表现,不正是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要求吗。“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我们应当认识到,拥有扎实的语文知识和能力,是一种文化素养,更是一种生存能力。
其实,语文和生活、生活和语文又何曾分开过,能学以致用,倒是最大的快乐。春节期间走亲访友,宴席招待自然少不了。每次到亲戚家去之前,父母总是叮嘱再三,“要懂礼数”。我们知道这“礼数”所指的应该是称呼(称谓语)、宴饮等礼仪,而这些在语文课本里都有。司马迁在《鸿门宴》一文中曾对军帐中宴席座位作出描写:“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古人讲究君臣有位,宾主有别,长幼有序。在古代宴席的四个座位中,以东向为尊,南向次之,再次为北向,西向陪坐。高一语文新教材必修三,节选了《红楼梦》中的一个片段——《林黛玉进贾府》。小说中初到贾府的林黛玉举手投足是“处处小心,时时在意,生怕被别人耻笑了他去”,文章对称谓、用茶、用餐都有精细描写。这些,学生们都在语文课本中学过,家长是不必担心的。诸如此类的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语文知识又何其少。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为我们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我们可以从网络中学习“新词语、新文化”,也不会忘了闲暇之时,给老师、父母、亲朋好友发个email,逢着节日,编写的精致短信带去的是我们深深的祝福……生活中的语文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的地方也无处不在,愿我们广收博取,运用并快乐着。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