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愚公移山》ppt,
愚公移山 人教版九下第六单元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查找工具书、识记课下注释,能说出重点词语的词义,能准确翻译课文。 3.通过品读课文,能理解文章基本内容,说出对此则寓言寓意的理解,并归纳出理解寓意的方法。 预习检测 《列子》,相传为战国时期的 所著。原作早已不见,今本《列子》八篇,从它的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看来,可能是晋人的作品。它的内容多是 等,其中有许多故事直到今天还脍炙人口,由这些故事还形成了不少成语,如杞人忧天、朝三暮四、歧路亡羊等。 列子名御寇,战国时期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 。 学派著名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寓言家和文学家。对后代的哲学、文学、科技、宗教都有深远的影响。著有《列子》。那时,由于人们习惯在有学问的人姓氏后面加一个“子”字,表示尊敬,所以列御寇又称为“列子”。 列御寇 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道家 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高万仞 ( )惩( )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 )也 曾( )不能损( )魁( )父之丘 荷( )担者三夫箕( )畚( ) 霜( )妻 始龀( )智叟 ( ) 无穷匮( )也亡( )以应一厝( )朔( )东雍( )南无陇( )断焉 rèn chéng sè yū céng sǔn kuí hè jī běn shuāng chèn s?u kuì wú cuò shuò yōng lǒng 预习检测 目标一:通过朗读课文、查找工具书、识记课下注释,能说出重点词语的词义,能准确翻译课文。 1、自学指导一: 自学指导一: 内容:课下注释中的重点词语。 方法:朗读,识记。 时间:5分钟。 要求:词不离句,不单独识记,放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义。 自学检测一: 目标一:通过朗读课文、查找工具书、识记课下注释,能说出重点词语的词义,能准确翻译课文。 2、解释下列重点词语。 (1)方七百里 方圆,指面积。 这里是周围的意思。 (2)指通豫南 通“直” 一直 (3)阳 阴 水的北面或山的南面 水的南面或山的北面 重点词语 (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削减 (5)如太行、王屋何 把······怎么样 (6)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用土筐 (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指山上的草木 (8)汝心之固 固执,顽固 (9)虽我之死 即使 (10)何苦而不平 愁 重点词语 始一“反”焉 “反”通“返”,往返 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 河曲智臾亡以应 “亡”通“无”,没有 一厝朔东 “厝”通“措”,放置 通假字 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 1、吾与汝毕力平险 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名词用作动词,用箕畚装。 3、面山而居 面:名词用为动词,面向着。 词类活用 阳 古义:山之南,水之北? 今义:太阳?? 阴 古义:山之北,水之南?? 今义:阴天?? 古今异义 指 古义:直,一直?? 今义:手指? 曾 古义:乃,并?? 今义:曾经? 诸 古义:之于? 今义:各个、许多?? 已 古义:止?? 今义:已经?? 荷 古义:负荷?? 今义:荷花?? 息 古义:叹气 今义:休息?? 虽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目标一:通过朗读课文、查找工具书、识记课下注释,能说出重点词语的词义,能准确翻译课文。 自学指导二: 内容:课文重点句子及课下注释。 方法: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并勾画出难词难句,以待讨论交流时解决。先自学,再同桌交流,找出规律,归纳方法要点。 时间:10分钟。 要求:1. 能准确翻译课文。2. 归纳翻译要诀。 目标一:通过朗读课文、查找工具书、识记课下注释,能说出重点词语的词义,能准确翻译课文。 自学检测二: (一)每人一句轮流翻译课文。 (二)口头翻译下列句子。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甚矣,汝之不惠。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目标一:通过朗读课文、查找工具书、识记课下注释,能说出重点词语的词义,能准确翻译课文。 要点归纳 文言字词 通假字:重点词语: 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 特殊句式: 判断句, 倒装句, 省略句。 ? 翻译“五字诀”: 替、留、删、补、调。 目标二:通过品读课文,能理解文章基本内容,说出对此则寓言寓意的理解,并归纳出理解寓意的方法。 自学指导三: 内容:课文内容。 方法:看下列问题,从原文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