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台湾山区步道与植物生态导览解说系统-2016全国登山研讨会.PDF

台湾山区步道与植物生态导览解说系统-2016全国登山研讨会.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台湾山区步道与植物生态导览解说系统-2016全国登山研讨会

台灣山區步道與植物生態導覽解說系統 劉以誠∗ 摘 要 台灣的山區步道,從早期的部落間貿易的遷徙,轉變至今成為登山觀光道路,隨著民眾 使用山徑方式的改變,自然保育意識的增長,人們渴望認識這塊土地的特性,瞭解山林裡的 各種生物。台灣擁有完整的植物資源調查資料,包括物種、棲地,以及植物群落組成資料, 也有完善的登山步道系統,面對數量日益增長的登山健行民眾,以及植物愛好者,需要整合 資料、合理的篩選重編,讓一般民眾容易獲得、閱讀理解,同時藉由民眾的參與,使我們更 了解台灣的植物資源特性。 關鍵字 登山步道、導覽解說、植物群落、互動式檢索系統 ∗國立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學系助理教授兼生物多樣性中心主任/「台灣植物誌:蹄蓋蕨屬」作者/台灣植物分類 學會理事。聯絡方式:yeachen.liu@ 。 台灣山區步道與植物生態導覽解說系統 劉以誠 一、台灣古道的昔日面貌 (一)民間古道 人類在遷徙過程中由於使用程度的高低,逐漸在環境中形成路徑、步道和道路,這些交 通渠道也因為不同時期的各種需要,而具備不同的功能。像聯絡部落間往來貿易的社路、越 嶺古道,原本是原住民的獵路,隨著部落的遷移、貿易的興起、伐木的需求,因而逐漸形成 為道路,例如淡蘭古道、哈盆越嶺古道、奮太古道等等。 由於這些古道原本都是由民間修築,受限於經費,以及使用者主要為人力挑夫,因此多 半採用當地的建材,例如陽明山地區的安山岩,或是利用當地森林的木材所建造的擋土階, 步道寬幅不大,多半可以融入當地的自然環境。 (二)政府官道 相對的,政府的官道,從清朝末年「開山撫番」開始陸續設置,目的是為了方便運輸大 量的物資及統治山地部族。規畫北、中、南三路橫貫越嶺道路:平路寬一丈,山澗道路六尺, 沿途並設防禦工事,疏通了台灣東西部的物資。 台灣自1895 年進入日治時期,日本殖民政府為了有效控制山區住民,計畫搬運槍砲火藥 進入山區,因此沿襲原住民以及清朝所開設的道路,大量修築警備道路及防禦工事,於 1914-1917 年間共修築 14 條山區警備道路,例如合歡越嶺道、八通關越嶺道、浸水營道路等 等,另外還有規模較小的理番道及隘勇道,其寬度大約兩尺,僅容納一人通行(陳正茂、陳 善珮,2014 ),這些道路到了近代,紛紛轉型成為登山觀光道路(表1 。林煙庭,1999)。 114 登山自律 萬里泰平 B1-3 台灣山區步道與植物生態導覽解說系統 表1 、台灣古道今昔比較 先民踏踩 古道名稱 完整起訖 步行肇始 維護 現代公路或別稱 現況 淡蘭古道 暖暖-頭城 乾嘉年間 △ 東北角濱海公路 健行步道 平埔族 北宜古道 新店-宜蘭 道光年間 △ 北宜公路 可行汽車 福巴越嶺古道 福山-巴陵 光緒年間  登山步道 桶後越嶺古道 烏來-礁溪 光緒年間 △ 登山步道 哈盆越嶺古道 烏來-雙連埤 光緒13 年(1887) △ 雙連埤越嶺道 登山步道 泰雅族 角板山步道 大溪-三星 光緒13 年(1887) △ 北橫公路 可行汽車 分布區 力行產道、中橫宜 匹亞南山道 霧社-宜蘭 道咸年間 x 可行汽車 蘭線 比亞豪山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